第六十四章 网友自豪,各方反应(求追读)



    看来有必要给这位科研小白记者科普一番了。

    陆恒解释道:“人工合成淀粉技术,想要突破,还要能源产业突破才行,假如我们拥有核聚变,那人工合成淀粉,可以大规模推广了。”

    “但是我必须要指出的是,人工合成淀粉,不只是需要能源和二氧化碳,还需要关键的催化酶化学试剂。”

    “催化酶催化剂怎么来的?”

    “这都是从生物身上提取出来的,我们前两年公布的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技术,改造了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等31个不同物种的62个生物酶催化剂!”

    “最终优中选优,使用10个酶逐步将一碳的甲醇转化为三碳的二羟基丙酮,进一步转化为六碳的磷酸葡萄糖,最终合成了直链和支链淀粉。”

    所有人都若有所思,尤其是外行人,这才知道原来人工合成淀粉,竟然使用了这么多催化酶催化剂。

    这岂不是说,就算要人工合成淀粉,还要养殖或者种植许多生物?

    难怪陆恒要先研发海洋稻了。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依旧要靠植物来获取淀粉,一株植物就像是非常复杂的工厂,它们吸收二氧化碳,自己合成无数催化酶,经过非常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让果实或者枝干,变成淀粉。”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它提供阳光水分,需要的营养元素。”

    “目前没有任何技术,能超越植物带来的合成效率。”

    “我研发的海洋稻,也不会像是你说的会破坏环境,反而会优化海洋水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它们的基因经过特殊修改,没有野外自由繁殖的能力,所以不必担心海洋稻像是某些海藻一样泛滥,挤占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

    陆恒解释了一通,也不再回答这位记者的问题,让工作人员将话筒递给其他记者。

    但是无数记者已经兴奋地将这一幕记录下来。

    阿美莉卡记者吃瘪,今晚就会登上新闻。

    外国媒体肯定会各种歪曲报道,甚至没有负面也要捏造负面新闻。

    海外报道大家眼不看为净,但在夏国一定是重点报道,大书特书。

    接下来采访正常多了,记者们都关心这种淀粉的具体数据。

    陆恒耐心的回答具体参数,听说是拳头大小的“水稻”,又让会场内连连惊呼。

    第一代海洋稻有一些缺陷,陆恒没有在这里说。

    等第一代成熟后,陆恒继续升级基因,很快就能得到完美产品。

    台下的杨志也松了口气,看来陆恒目前的重心,已经放到了海洋稻身上。

    和生菜产业相比,粮食的市场大太多了。

    杨志终于可以回家睡个安稳觉,不用担心陆恒找麻烦。

    这些天杨志越来越感觉自己身体大不如前,总是容易感觉到疲惫,但身体也没有什么地方疼。

    他准备明天去体检一下。

    陆恒等发布会结束,拒绝很多大佬的饭局,回家吃饭。

    过年几天剩下很多好吃的,吃到上班都没吃完。

    当然更重要的是陆恒今天不想应酬,他要回家等待新闻报道,看看又能收获多少经验值。

    晚上七点,陆恒一家人看字母台新闻,果然在新闻上看到自己。

    郑小红赶紧拿出手机拍摄视频,发到亲戚群里,又让大家一番恭喜,羡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