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狩猎尾声-第2/2页
貉子小东西可不太好弄,性格胆小,张鹏和赵春明也是在小溪边偶然间遇见的,貉子体型短而肥壮介于浣熊和狗之间,体型小于狗、狐狸。毛色乌棕。吻部是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脸部有一块黑色的“海盗似的面罩”,杂食性动物,在后世东北养殖貉子那是火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农村家家都养那么几只,皮毛具有针毛长、底绒丰厚、细柔灵活耐磨,光泽好,皮板结实,保温力很强的特点。并且还可拔去针毛,制作貉绒产品。貉子皮都是热门货,回收价格都较高。
貉子肉也是不错的肉类,具有滋补强壮,健脾消疳的功效,并且味道也不错,在东北通常是加上晾晒的干辣椒爆炒或是酱炖,味道也都很不错。
张鹏之前就有研究是不是要弄些貉子回去养着,记得九十年代末的时候,貉子皮那可是抢手货,供不应求的,主要是用于出口国外,价格都很哇塞。
貉子皮先存个几年,然后在价格最高的时候卖出去,这样也能大赚一笔,想一想还是有些小激动呢,不过现在还有些太早,至少得等到九十年代开始才是最佳的时间。
现在地窨子旁边的斜仁柱里面差不多要被挂满了肉,张鹏和赵春明俩人准备再建几个,这样皮子也有空间晾干,肉也有地方地方熏制。说干就干,斜仁柱其实还是很好弄的,这次里面也不住人,只要支撑杆结实就可以了,风可以自由地通过,对皮子也是有好处的。
很快俩人就把斜仁柱搭好,扒下来的皮毛翻过来然后挂了进去,只要等着阴干就好了,随后俩人暂时的目标还是皮毛,期间俩人也见到过狐狸和黄皮子,这两个东西的皮毛价格是最高的,皮质也是最好的,不过俩人都是直接无视了。
在东北赶山的炮手其实是有讲究的,通常狐黄两类是不会去招惹的,据说这东西在东北是有灵性的,只要不是下山到家里去偷家禽之类的,在山上遇见或是被夹子夹到,一般都是会放过的,特别是进到山里赶山的人,其实都是会下意识的相信一些东西,因为遇见得多了,经历的事情也多了,所以传下来的规矩或是所谓迷信的事情就都会去遵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