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定1



    “引发性”学派的逐光者学者数量越来越少,仅存的的学者们也承认了逐光者这一职业,并或多或少的进行着“兼职”,时间的指针旋转不止,坚定的学者们渐渐启用了另一个称呼,1700年,在学派十四人的见证下,学派人士正式对整个纽节世界公布了《追光旅程》一文,认定学派人士为“追光者”。这种大费周章令所有人费解,成效仅仅是追光者们自此爆发了空前的团结,随着报道,我们可以获知,他们终于开始向着各种禁地的闪点进行周密的探索了,追光者的数目已经少到可怜,这种行为的意义在哪里呢?愚昧的家伙们啊。

    坚定的追光者们把事业视为信仰,外界对于他们的知识与技艺不乏觊觎。尤其是有关追光者近乎狂热地追求“引发性”的动机,这实在是太过神秘了。太过于神秘了!以至于所有势力、组织甚至动了心思的各路人物都在进行渗透,开始的时间不可查明,到逐光者时期抵达顶峰,在1700年追光者确立之后,终于,所有人都按耐不住了。

    秘密!秘密究竟是什么?!值得一个家系,一代代人前赴后继投身学派,成为追光者的秘密是什么?时光累积,在经过庞大的行政机器核对后,所有人惊奇的发现核心的学派成员数目根本没有减少,反而有小幅度增长,这又说明了什么?1700年底,双庆节前,不约而同的,一场见不得光的,针对追光者们的“调查”行动,拉开了序幕。

    没有硝烟的战争不意味着不残酷…(被撕去)

    …仅得到了两个结论。

    一、虚构神,追光者们疑似拥有闪点相关的某种信仰,进一步来说存灵的迹象,但是远远未成形,令人疑惑。虽有“疑似信仰狂热”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追光者们可以划分在邪教中,恰如他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们理论的正确性一样。比起叫他们信徒,不如叫他们有绝对执念的学者,再换一个说法——“追求者”。追光者的数量不多,可无法否认的是,他们是应对闪点的最高级别助力,甚至一定程度上他们令人匪夷所思,比如他们能以百分之19的几率预测某一基定点周遭百米闪点的具体出现位置(这个准确率从来未有变动),完全公开自己获得闪点数据等。同时追光者保留着对于所有逐光者的号召力,秉持从不主动破坏生态的准则,再加上追光者们的理想主义信念与守则模范印象深入人心,1701年,绝对会败露的一场场行动被记者们一个接一个“无情地”抖露在世人面前时,公众愤然不满。最后是以各方势力退步、道歉并协议给予追光者们在各个方面的些许便利和在闪点相关问题上的一定特权收场。

    二、某些追光者身上确实存在着全新的、半不可控的、可兼容所有源核的能力,这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猜测,一种切实的兼容能力啊,跨时代了,是的,这听起来就和掌控闪点一样有研究价值,结果呢?却是毫无意义。该能力作用极为有限,至少在“被调查”的追光这身上限制极大——只能发光和预测闪点发生。光强和情绪有关,差劲的可控性令其不足以称之为“能力”,后者则是板上钉钉的百分之十九,只想骂人的冲动充盈着所有研究人员的大脑,但是他们还是硬着头皮继续着“调查”。值得研究的源核兼容性在追光者们奇怪的热情配合下进展迅速,迅速被证实是长期接触闪点后,后天附着的特性。在追光者的导引下,部分作为志愿者的逐光者也可以散发微弱的光,但是预知性则完全没有在任何一个逐光者中显现。

    …这些已经耗费了公众震怒前的所有时间,进一步研究追光者散发光的计划便被搁置了。世界是费解的,世界上难以理解的事情多了去了,闪点只是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的一类现象,如此兴师动众却铩羽而归,几乎一无所得着实令诸势力大失所望,于是他们再提不起对于追光者的兴趣,即便追光者们身上的迷雾只剩下最后薄薄的一层。据说是有智者看透了,那最后一层迷雾不是能从外部拨开的,所以劝说各方罢手;也有传言是追光者的大佬出手狂风般结束了这次“调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