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心尖上的手工艺术
患者刚送来的时候,心跳快,血压低,四肢湿冷,意识已经开始淡漠,抽血化验结果也是大片”飘红”(超出正常范围的项目太多),是心源性休克,病情十分凶险。如果不能迅速阻止进一步恶化,可能短时间内就不可挽回。
当时在急诊科,援疆医生们进行了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供氧,镇静强心调整容量,一套“组合拳”换来短暂的平稳……然后,就转入了心胸外科。
阿洪主任眉头紧锁,这该怎么治?
真的挺难的。
患者病情的恶化源于室间隔穿孔,想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必须要做手术修补漏洞,消除左、右心室间的异常分流。但是手术却是困难重重。
这类手术,风险极高,文献报道围术期死亡率高达30-50%,主要难点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刚刚穿孔的心肌组织,严重坏死水肿,组织强度不够,甚至可以用“烂糟糟”形容。这样情况下做手术,心脏跳动的力量可能让修补用的缝线产生切割,让修补的地方重新裂开。“豆腐渣”怎么缝?缝了有用吗?
甚至,如果裂开的部位在心室的手术切口,那后果将是灾难性的,病人可能会因大出血下不了手术台。
二是,心梗的患者多数年龄大,基础疾病比较多,心脏突然“怠工”,身体其他器官会紧跟着功能受损,像莫明老伯这样,已经开始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征兆,必须得尽快手术了。
另外,发生室间隔穿孔的心肌梗死的范围一般比较大,心脏这个全身的发动机严重受损,“排量”打折了,对全身器官的保障能力又下降了。所以一部分病人,即使闯过手术关,后期的多器官衰竭又严重影响恢复。
陈澜微微一琢磨,就说道:“我给他先做一个球囊反搏吧。”
“球囊反搏?”阿洪主任不解。
陈澜就解释:“就是在患者的主动脉内植入球囊反搏,这个机器随着心脏的跳动在主动脉内快速充气放气,推动血液流动,可以给心脏增加供血,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血压降低心脏负担。”
就是相当于额外加了个辅助泵,这样一说,阿洪主任就了然了,不由高兴地说道:“那就可以暂时让患者“休养生息”,为咱们的手术成功提供时间空间。”
陈澜他们说干就干,立即行动,因为患者的病情严峻不等人。
做好了球囊反博,随后进行心血管造影,果然,患者的整个右冠状动脉的主干都被血栓堵死。
陈澜用导管支架,一步一步开通那些堵塞的血管,终于,血液重新灌注入这些缺血的心肌。
阿依古丽作为助手,忍不住询问道:“那患者的那些坏死的心肌还有机会恢复过来吗?”
陈澜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说道:“因为发病到重新开通的时间实在是太久,已经不可逆转了,这就好比干旱的时间太久,那些旱死的庄稼再怎么浇水也活不过来了,所以治疗急性心梗,最重要的还是抢时间。”
“嗯嗯。”阿依古丽点头,可是,姑墨地区地广人稀,有时候一些偏远农村的,交通非常不便,很多患者都往往错过抢救的黄金时间。
有人说,人老了住在大医院边上很方便,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大医院往往在市中心,边上的房价也贵。
陈澜之前做的“球囊反搏”奏效了,伴随着主动脉内球囊的搏动,患者的血压慢慢平稳起来,体内各器官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阿依古丽眼睛晶亮,狠狠瞄了陈澜几眼。心说陈医生这脑袋瓜不知道咋长的,怎么就想出来那么巧妙的法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