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疑云密布



    出院后,林父在医院门口拦了辆出租车。

    当时的司机,仍然是铁饭碗高收入人群的象征。也不是哪个家庭能轻易消费的高档生活,不像以后,坐个车都不用看价钱。

    林父主要考虑到林辰刚出院,身体各方面都可能需要照顾,加上想弥补住院期间,忙于生计,缺少对林辰的关爱……。

    那时候,出租车的费用挺贵的,虽然同样是按公里收费,但一公里收1块钱,起表就得5.5块。

    一趟下来,少则就要花上7、8块,多则20也是很正常的。而这个时候,大家的工资也就200左右。

    所以,能够乘坐出租车的人,一般都是有些身份的。不过,要都按这价钱去算的话,那么司机的活就会少很多。

    所以林父与司机讨价还价一轮,双方达成了交易,不打表3块。林星其实是算过的了,三个人挤公交,就要花1.2块,除了等车之外还可能没有位置坐。

    坐上了车后,林父母就开始家长里短通通说了个遍,好让林辰对新环境有个印象。

    可是林辰已经不记清这个家是什么样子了,一切对他而言,都是那么的陌生。

    回到石油职工宿舍的大楼,只见住在一楼的陈伯,把家中的电视机挪到了院子的大榕树下,供大伙一起观赏,据说是从一个海外侨胞给他弄回来的。

    穿过漆黑的走廊,上了三楼才有一盏钨丝灯亮起,泛着橙黄的灯光照亮了石阶。

    就为了这公共区域的照明灯具,听说是我们三楼的几个职工一起争吵的结果。

    那时候,谁都不愿意多摊一分钱的电费,后来让组织给妥善解决了,要不是政策好啊,都不知道吵到何年何月呢。

    走进三楼楼层,就已经传来了一阵收音机的声音,声音大得恨不得整个楼层,都知道他家有个收音机似的。

    现在正值下午,听的大多是曲艺为主。收音机唱,机主也跟着哼几句,一听那声音,就知道是住最里面的梁叔了。

    林辰沿路跟着父母一边听他们介绍,进了自家屋子。

    他好奇的环视着,房子不大只有几平米,但胜在通透和明亮,甚至隔壁老王与老伴说话,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这时候,林母拉亮了一盏钨丝灯,整个屋子顿时豁然开朗了起来。

    但林星却下意识的准备把灯熄灭,被林母打了他手背一下,然后努了一下嘴巴,林爸也马上知情识趣了。

    家里几乎啥也没有,肉眼可见的财物,一个保温壶、一个收音机,一个三脚牌小电饭煲,大小只能供两口子吃饭,连吃饭的桌子,都是两块木板拼凑而成的。最值钱的,或许就是那张梳妆台了,是林辰父母结婚时,七凑八拼花钱买回来的。

    林辰的眼光落在了用腻子灰兑得稀薄的墙壁上,墙上几乎都能看出红砖的模样来了,但他完全不介意。

    那时候,谁家不是这样呢?要知道,那时候家家户户的窗户、墙壁,都是用报纸糊上去的。时间久了,泛着一片淡黄。

    空旷的墙壁上,挂着一副全家福,这是每家每户都必须有的,讨个潮流。当然,大户人家的全家福,可没林家的这么简单,人员单薄得就剩一家三口而已。

    这时候,林母已经走进屋里,掏出了一摞香,用火柴点燃后,递给了他和林爸。他们进了香,感谢祖宗庇佑,同时林母也在念念有词的说道:

    “祖宗保佑,祖宗保佑!”

    一家人祭拜的时候,领居老谢从走廊路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