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筹谋(1)三角之谋-第3/4页





    皇上,朝廷已经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一成以上的收益。如果实行双向关税,恐授人以‘与民争利’之口实。如若强行推行,不仅朝堂之上会波澜再起,只怕民间也会怨声载道,臣,恳请皇上三思。”

    而熊廷弼早在万历三十六年(1608)时就巡按辽东,参与了诸多粮仓、城墙与城池的修建工作。不仅对辽东的经济情况了然于胸,对于朝廷严峻的经济形式他也是感同身受。因此建奴叛乱后,他就根据明朝实际情况,提出了著名的“三方布置”方略,

    但,此方略与孙承宗的“寸土不让”策略发生了激烈冲突,也就此埋下祸根。历史上,熊廷弼因此被冤杀并传首九边。两个能力超群忠心为国之人,最后却因政见不一自相残杀,让老奴白白占了便宜,堪称明史上的悲剧之一。

    面对皇上想要重视海外贸易的策略,熊廷弼自然暗暗赞同。他虽然不明白海外贸易究竟应该如何盈利,但却知道海外贸易一旦成功,对于减缓国内百姓负担有大大有利。一旦国内经济情况缓解,建奴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

    只是,历史上这个著名的‘直炮筒’将领,经历过牢狱之灾以及科学院政务的洗礼后早已明白,共同协作,才是办成大事的根本。因此,虽然心里不赞同孙元化的言语,但他也仅仅是撇撇嘴便拱手道:“皇上所言,臣附议。”

    ………………………………………………………………………………………..

    朱由校微微一笑,将一块肥嫩的鸡肉扔进嘴里嚼了两下,淡淡道:“孙教喻的担心不无道理,熊教喻的赞同也情有可原。朕来说说,为何一定要推行海外贸易。”

    朱由校让傅山把一个小盒子拿了过来,然后从里面取出一本小册子。翻了两下后,就让孙、熊二人自己看看:“朕去年在京城审理完红丸一案后,便花时间将户部的一些题奏(注3)和奏本,以及民间的一些记录进行了详细摘抄和比对,结果是触目惊心啊。

    朕随后决定,由信王前去梳理四川,朕亲自平定蒙古而后掌控山西的计划,皆由此而来。另,江南税赋之地,已成为朝堂诸公的禁脔,朝廷事实上已无法掌控南直隶。如果强势介入,大明必乱。所以,朕有如下想法。”

    朱由校又命傅山打开墙上的一副地图。在明亮的烛光下,朱由校用教鞭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巨型三角区域道:“朕意,以京师泉州---cd为新的三角区,以为大明复兴之根本。”

    接着,朱由校用不容置疑的口吻道:“京师以东,除却辽东诸军为屏障之外,承德第二分院将成为一枚钉子,死死钉在草原与辽东的必经之路上,朕要让老奴从今以后生不如死;

    京师向西南必经的大同,也将成为一个要害所在,因为此处将成为开拓河套之地的桥头堡和总枢纽。河套肥沃之地,必须掌握在大明的手里,岂能沦为蒙古放牧之所在。

    cd作为第二角,将承担稳定西南,恢复粮赋的重任。朕会亲选得力之人赴任,此处亦不容有失。江南之地,如今已积病难返,朕必须另选可靠的粮食产地,应对未来之需。

    泉州,乃日后海外贸易之基地。江南豪绅大户,只知与日本朝鲜贸易丰厚,却不知与海外贸易乃获取世界钱财之手段,加之此地海患迭起,因而他们对于此处尚不在意。”

    朱由校收起教鞭,重重地按在墙上:“他们不在意,朕在意。大明复兴之根本,在于必需有一个稳定的区域提供人力和财政支持。但目前,辽东急迫而西南未平,朝廷又无力控制江南。因此,海外贸易,将是打破危局的首选,朕将全力推行。

    三角成型之日,不仅江南会重新纳入朝廷掌控,朕也会让周边的跳梁小丑知道,犯我大明天威者,虽远必诛,虽强必戮!!”

    注1:阿拉贡王国,11~15世纪时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阿拉贡地区的封建王国,因阿拉贡河而得名。9世纪,当地居民驱逐阿拉伯人,建立阿拉贡王国。

    1516年,卡斯蒂利亚女王疯女胡安娜和王夫菲利普一世的儿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以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外孙资格继承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纳瓦尔等国的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的共主联邦的国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