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许仙和蛇-第2/6页



    

        为了保护妻子,许仙求助法海,以纯善之身困住心魔,并借助金山寺众僧之力,与心魔同归于尽。白素贞不舍许仙牺牲,不惜水漫金山逼法海放人,最终犯下大错,被镇压在雷峰塔下。许仙从此四海为医,悬壶济世,替妻赎罪。

    

        同学们一提起法海,都在谴责法海,同学们都说许仙和白娘子好不容易成为了夫妻,不但被法海无情的拆散了,而且把白素贞压在雷锋塔下永世不得翻身,白素贞的身世和许仙的遭遇好不可怜,法海不就是多管闲事的那个人吗?

    

        我坐在最后一桌,听着前排几位同学的交谈,也对白蛇传的真实性和历史产生的好奇,我爬在书桌上面假寐起来,利用天眼神通推演起白蛇传的历史来。

    

        我发现法海禅师历史上是确有其人。他的父亲是大唐名臣——唐宣宗时期的宰相裴休。

    

        法海出家之前,名叫裴文德,饱读诗书,年纪轻轻就考中了状元,本来很有可能象他父亲一样,在仕途上发展,但因为一件事而改变了。

    

        话说,这裴家家风传承敬信佛法,裴文德从小研读佛经。父亲裴休和许多禅师是好友,经常在一起参禅论道,在文德小的时候就带着他一起去。唐代会昌年间灭佛的时候,裴休是潭州刺史,文德就曾给父亲出主意,对灭佛这事能拖就拖,对僧人能救就救,保住了潭州地方的庙宇和僧众没有受大的损失。

    

        后来,皇上钟爱的一位皇子得了重病,找了好多名医也治不好,皇上这个急啊。一位高僧对皇上说:“皇子要远离红尘,可得性命。”皇上一听,这不就是要皇子出家做和尚嘛,没有说话,只是皱起了眉头。

    

        裴休正在一旁,回家说起这事,不知如何是好。谁知那文德听了,马上对父亲说:“孩儿倒有一个两全之策,说来您别生气。”裴休说:“说来听听。”

    

        文德说:“孩儿从小熟读经文,知道人世轮回,生老病死,苦海无边;早就有志身入空门,研修佛法。倒不如趁这个机会,禀明圣上,代皇子出家。一来解皇上之忧,尽臣子之忠;二来也遂了孩儿心愿,可望解脱红尘之苦;三来也能替父亲了却自身入佛门修行之愿。岂不是好?”

    

        裴休虽心下不舍,但也知道儿子说得很有道理,就禀明皇上,皇上大为感动。就这样,文德就在裴休募捐修建的沩山密印寺出家,拜当时禅门沩仰宗创始人、密印寺主持灵佑禅师为师,法号法海。

    

        剃度之后,法海就过起了苦行僧的生活,这自小娇生惯养的公子,每天除了诵经念佛就是劈柴,一劈就劈了三年,然后又有了新任务——每天为五百余僧众担运生活用水。山高路远,道路崎岖,十分辛苦。

    

        苦行结束后,师父让法海闭关修行三年。到了三年期满时,灵佑禅师到关门外直呼“法海”之名。法海听到师父呼唤,应声而出,而他的门窗既没有开启,也毫无损坏,标志着他已经修出了功能!一时间,合寺内外僧俗大众都来亲近他,向他问道,每日络绎不绝。

    

        后来法海奉灵佑禅师之命四海云游,来到江苏镇江俘山,因喜欢那个地方的清新雅静,就留下来结庐清修。一天竟然发现了几尊佛像的残骸,打听得知,此地原有一座东晋时期建造的庙宇,名为泽心寺,当年香火很是旺盛。后来由于战乱不断,已经房倒屋塌了。

    

        法海立誓要重修庙宇。从此,他身居山洞,每日除了参禅,就开山种田,筹资修庙。附近的乡民们也都来帮忙。

    

        一天,法海在修寺挖土时意外挖到一批黄金,他全数上交给当时的镇江太守李琦。李琦将此事上奏皇上,唐宣宗深为嘉许,说这是佛祖对法海一片诚心的善报。特下敕令把这批黄金发还给法海用来修复庙宇,并钦赐庙宇名为金山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