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夜渡长江



  第221章 夜渡长江

  崔弘度在江北的大动作瞒不过南岸的叛军斥候。

  虽然京口城中的将领们大多不以为然,觉得这又是江北隋军在消遣他们。

  但被苏州天子沈玄懀册封的南徐州刺史朱莫问却力排众议。

  狼来了的故事,已经让江南军民上过一次当,这一次休想瞒过他朱莫问。

  崔澈来到江北已经半月有余,也该有所动作了。

  朱莫问笃定崔澈此前大肆在江北大肆鼓噪,就是为了麻痹南岸守军,等待这一次架桥渡河。

  他亲自率领主力东出,与正在架设浮桥的崔弘度部隔江对峙。

  与忙着工程作业的江陵府兵们不同,其余隋军都在大营内休息,提前为夜晚的行动养足精神。

  当夜丑时,来护儿部率先出营,抵达扬子津时,距离寅时还差片刻。

  江面漆黑且空旷,别说是五牙战船,就连一块木板都瞧不见。

  一名小校嘀咕道:

  “若是舰船延误了时间,未能按时渡江,燕公总不会迁怒我们吧。”

  来护儿置若罔闻,他的目光一直眺望着上游方向。

  明面上归属太子一党,暗地里结交晋王,固然仕途顺畅,但也让来护儿如履薄冰,不敢在外人面前与晋王及其党羽展露一丁点的亲近,唯恐被人看穿,招致高颎、贺若弼等人的疯狂报复。

  当时间即将来到寅时,上游的浓雾中出现微弱的火光。

  火光越发靠近,也越发明亮,终于,七艘五牙大船映入眼帘。

  待船只靠岸,来护儿命令麾下将士有序登船,而此时,也恰好是史万岁所部抵达扬子津的时间,在他身后,还有崔澈亲自率领的六万五千名隋军将士。

  虽然夜晚的长江上浓雾笼罩,但江北的动静还是被南岸的斥候知晓,当他们将此事上报给留守京口的将领,留守之人大惊失色。

  主力部队已经被朱莫问带走,自己手中仅有数千人,他一面派人向朱莫问报信,一面召集将士前往阻拦隋军渡江。

  但在深夜里,光是把将士们叫醒,等待他们穿戴,都要花上不少时间,当叛军留守将领带着一众哈欠连天的士卒赶到江岸的时候,来护儿麾下五千人早已经上岸结阵。

  叛军发动了几次冲击,却始终冲不散隋军的阵型,又见江面的浓雾中再度有光点从北面驶来,留守之人不敢再战,他领军退回京口,等待朱莫问回师。

  当三十里外的朱莫问得知隋军在扬子津渡江的时候,他也终于醒悟过来,顾不得咒骂崔弘度演技逼真,朱莫问赶忙率军回援。

  但此时,隋军大半人马早就在长江南岸站稳脚跟。

  白天的时候,崔弘度派人往大营回报,告知叛军主力在南岸与他对峙。

  来护儿渡江,又只有数千叛军前来阻拦,定然是主力未归,崔澈唤来史万岁、来护儿,吩咐道:….

    “着你二人绕过京口,阻截归师!”

  “末将遵令!”

  史万岁与来护儿异口同声道,随即领了部众,共一万五千人,向东而去。

  接替二人结阵防御的则是目有双瞳的鱼俱罗。

  崔澈又唤来张武:

  “你领博陵骑卒,在京口以东游戈,若是叛军敢于出城接应,为我击之!”

  张武信心十足道:

  “敌若敢来,末将必定取其首级!”

  崔澈颔首,目送三千骑卒策马而去。

  此战崔澈统御十万大军平叛,但由于大部分军士都是在汉东、淮南征调而来的府兵,大多是步卒,除去这支三千人的博陵骑卒,崔澈在江北时把各部骑兵集结起来,由他自己直接指挥,也才不过五千骑。

  当隋军各部陆续渡江,崔澈唤来水师将领,命他继续沿江直下三十里,接应崔弘度部渡江。

  又让李靖登船随行,告知崔弘度,过江之后,向西进发,与史万岁、来护儿包夹朱莫问部。

  崔澈让杨广统御剩余步卒,进逼京口,围而不攻,自己则领五千骑卒快马加鞭,绕去京口以东。

  当崔澈抵达战场的时候,出城接应的京口守军已经被张武率领博陵骑卒击溃,只留下满地的尸骸,匆忙逃回城中。

  张武领了骑卒与崔澈汇合,崔澈麾下已经集齐八千骑,他继续向东进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