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重返青州
    
  第115章 重返青州
  北方冬季河面结冰,自然不可能与之前一般乘船走水路,顺流而下。
  崔澈急着往青州赴任,尽早组织开田制盐,选拔盐兵。
  而封老夫人年岁大了,受不得颠簸,只能慢慢走。
  崔澈索性带了裴秀、李纲、房彦谦三名幕僚以及部分随从先行,让杨丽华、崔昭容等人陪同祖母一路上走走停停,免得舟车劳顿,累着了身子。
  前河南慰抚大使崔澈就任青州总管的消息传至关东,四州士民有喜有忧,民众自然是奔走相告,官吏们却多有忧色。
  崔澈此前杀得人头滚滚,余威犹在,在这么一位总管底下做事,就像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又哪能安心。
  当然,也有对崔澈望眼欲穿的官员,比如祝阿县令黄百吉。
  黄百吉自诩崔澈门下走狗,见崔澈真的当日密议时所言,重回关东,做了青州总管,也让黄百吉更是死心塌地,认定跟了崔澈定然前途无量。
  临近年底,黄百吉提前得知消息,崔澈将于今日抵达他忠诚的祝阿县。
  天还未亮,黄百吉便冒雪出城等候。
  到了午后,才远远望见十余骑走马而来,瞧清楚了领头之人正是崔澈,大腹便便的黄百吉赶忙踩了厚厚的积雪迎了上去。
  “祝阿县令黄百吉,拜见崔总管。”
  崔澈翻身下马,将黄百吉一把扶起,笑道:
  “黄明府无需多礼。”
  随即又为黄百吉引见李纲、房彦谦,三人相互见礼后,崔澈才随黄百吉回祝阿县城暂歇。
  来到驿站,崔澈将黄百吉留在厢房,说道:
  “黄明府是在灾后才接过祝阿县令一职,按理说应该在祝阿待满三年,方能履新。
  “不过崔某为你表奏赈灾之功,想必年后将有诏于祝阿,黄明府这些时日更应该勤勉任事,不得有半点松懈,给人落下口实。”
  黄百吉问言,脸上笑开了花、
  隋朝地方官员三年一任,今年正好是开皇三年,届时将有大规模的官员调动,能够腾出许多空缺,有崔澈撑腰,说不准自己还能谋一个上县县令。
  “百吉谨遵崔公教诲。”
  崔澈疑惑道:
  “黄明府就不好奇崔某为你谋了何职?”
  黄百吉奉承道:
  “崔公所赐,百吉又何敢推辞,纵使千难万险,百吉也甘之如饴。”
  崔澈大笑道:
  “往莒州任职长史,在黄明府口中,怎地成了龙潭虎穴。”
  黄百吉闻言,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激动,在他看来,哪怕自己赈济有功,顶多也就能被提拔为从六品上的上县县令。
  但崔澈口中的莒州长史一职官居正六品上,这无疑远超黄百吉的期望,也让他终于明白,什么叫朝中有人好做官。
  “崔公大恩,百吉铭感在心,但有使令,百吉万死不辞!”
  黄百吉俯首叩拜道。….
    崔澈又将黄百吉扶起,责怪道:
  “崔某还要与黄明府共享富贵,黄明府又怎可轻言生死!”
  黄百吉抬起衣袖,抹去眼角浑浊的泪水,哽咽道:
  “百吉飘零半生,未逢明主,于宦海之中浑噩浮沉,幸得崔公不弃,救百吉于困厄,如今又许我前程,如此恩德,纵使结草衔环,也难报万一。”
  崔澈宽抚了几句才让黄百吉止住了泪水。
  黄百吉这个莒州长史,崔澈确实在背后出了许多力,他之所以急着提拔黄百吉,说到底还是少了党羽。
  青州总管府下辖青、胶、光、莒四州,崔澈自己兼任青州刺史,自然能牢牢掌控青州一地,而另外三州就需要安插心腹了。
  胶、光、莒三州虽说被青州总管府管辖,但其实也具备较大的独立性,当初崔澈在并州总管府任职长史,主要也只是负责并州政务,谁让当时的杨广只兼了并州刺史一职。
  总管不同于行台尚书令,对于下属各州只有管辖权,但并无实际意义上的领导权,不能代替中央发布政令。
  崔澈插手莒州,更不会放过其余二州,等年后光州长史任职期满,裴秀就会离开崔澈幕府,往光州赴任。
  这都是崔澈在离京前就已经安排好的。
  裴秀曾经在杨广总管府担任记室参军,按资历,为一州长史绰绰有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