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天安门前的思考
离开医院,贾樟可说道:“要不今天就拍到吧,应该差不多了。”
但是张伟还是不太满意,问着几人说道:“你们说什么地方能让人一眼就看出这里就是BJ,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徐晶蕾思考了下说道:“天安门啊,我爱BJ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中国人没有不会唱的吧。”
“对对对,走,我们去拍天安门,片名有BJ,怎么能少了天安门。”张伟招呼大家。
于是大家只能放下心事,找到附近的公交站,出发来到了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位于BJ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广场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纪念堂,天安门两边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与天安门浑然一体,共同构成天安门广场。1986年,天安门广场被评为“BJ十六景”之一,景观名“天安丽日”。
这里是中国近现代无数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
这里不仅是BJ的象征,也是整个中国的象征。
几人继续找人采访,而贾樟可同时也把镜头对准了那些醒目的口号式的标语“伟大的***思想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黄渤充当记者的角色,对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游客问道:“你现在站在天安门广场有什么想法?”
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说道:“比较美呀,是吧。是国家的首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心脏,向世界显示着中国的强大。”
一个知识分子说道:“心里面感觉到,在祖国首都,心里很愉快。生长在我们这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里面,有一种安全感,在天安门,好像在自己家一样,心里面很舒畅,很激动。”
一个年轻人说道:“有什么想法,玩呗,没事老来遛,没活干。”
一群来旅游的很健谈的中年妇女说道:“从小就是唱天安门的歌长大的,一来BJ,肯定是第一就想到这里来,挺高兴,小时候的愿望实现了,就想看看天安门城楼,站在人民大会堂底下,看看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些从小就知道,小学课本里面就灌输了,就像亲自到这儿来看看,听听国歌。”
一个女生这么回答:“我爱BJ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这个人人都会唱的。”
一个农民打扮的人说道:“我没有想法。”
一个中年大叔警惕的说道:“我不知道你什么目的。”
最后采访到了一个在那边十分沉默的中年男子,黄渤不厌其烦的问道:“此刻在天安门你有什么想法?”于是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恩,非常自豪,”
“你很紧张是么?”
“对对”
“为什么?”
“恩,在首都的天安门我非常,有点紧张。”
“是看到我紧张了,还是在天安门广场紧张。”
“两样都有吧。”
“想家么,现在?”
“想家。”
“你现在流泪了。”
“恩。”
“为什么?”
“激动的。”
“是想家激动么?还是”
“不是。”
“是天安门广场让你激动么?”
“对,是天安门广场。我希望中国更加富强,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听着他们的对话,几个人一时陷入了沉默。
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曾经代表着皇权的威严,这里曾经是入侵者屯兵耀武之地,这里曾经悬挂着孙中山的遗像,这里曾经响彻着“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宣言,这里曾经粉刷着“建设东亚新秩序”的标语,这里曾经庄严的宣告一个新中国的建立,这里曾经检阅过最威武雄壮的武装力量,这里是一个民族百年来所遭受的苦难的见证之地,这里有着一个民族不屈不挠奋起直追的精神的烙印,这里就是天安门广场。
采访结束了,一共拍摄了六十多分钟的素材,大家回到了张伟的宿舍,将一天拍摄的影像放到录像机上播放。看着荧幕上那一张张清晰的脸庞,那一个个生动的面孔,还有那质朴的语言,最开始对拍摄有所疑虑的黄渤,徐晶蕾和周迅三人不由得也惊呆了,这是一部让无数人可以有无数种解读的电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