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特种兵王,要学传武了!-第2/3页
    
    然而到了现在,他不得不重新审视那段经历。
    传武到底有没有用,此时必须要有一个更加准确的判断。
    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他此时缺的就是实践的时间。
    所以现在只能依靠逻辑推理。
    只要逻辑上找不到问题,那么就可以赌一把!
    于是他开始陷入沉思。
    片刻之后,萧云嘴角露出了浅笑,这一会儿的功夫,就已经理清了逻辑。
    首先要想明白两件事,
    第一,网络上的假大师,代表不了传武。第二,没有出现真正的传武高手,也很难直接否认传武。
    在结识廖老之前,他一直有一个误区,如果传武是真的那么厉害,那么练传武的人就一定很强大。
    其实这样的认知是没有道理的,绝大部分的行业都会有一个金字塔结构,只有塔尖的人物才能代表该行业的极致。
    比如,有脑力超群的最强大脑,有比机器更精确的高级技工,刀工精湛的厨师,唱歌的,跳舞的,不一而足。
    就算在部队里也总会有那种从来没有摸过枪,从没打过弹弓,一上手就是10环的新兵蛋子。
    总有些人是普通人再如何努力都无法超越的,这就是天赋。
    所以要判断传武的真假,就必须分析出传武的人里面为何没有塔尖的人物。
    是它本身就不行,还是有其他符合逻辑的解释?
    萧云觉得主要应该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传武的大部分人都不想追求最高的塔尖,因为没有相应的回报。
    首先是金钱利益方面,国内人口众多,市场大。打打比赛,蹭蹭热度,输赢都赚钱。发发小视频,就算假的让人发指,照样有人送钱。学点皮毛就可以赚钱,那谁还会努力?
    其次是实用价值方面,国内的治安比国外好得多,练到顶级了,也用不上。
    最后,或许与传武走的是传承式的精英路线有关,基础打的牢固,却没有生死搏杀的磨砺,无法蜕变。练得再好,也跟没牙的老虎一样。
    第二个原因是:学传武的人数太少。一万个人里可能出一个天才,但是一百个人里出天才的几率几乎为零。
    这个和军队曾经的处境有些类似,学习好的头脑灵活的都去读书了,然后分散到各行各业。
    由此可见,若是不能否定这些因素的影响,就无法真正的否定传武。
    在后世,传武的没落或许有其必然性,但这并不影响它此时对萧云的价值。
    这已经足够让他做出选择。
    至于练武需要师父?
    那只是针对初学者。
    对他这样精通格斗,上过战场的人来说,其实并不需要手把手的教。
    有时候高人几句话的指点,自己就能明白该怎么练。
    所幸他不缺这样的经历,和廖老相处的那一段时间,便足够了。
    有些话,当时或许没有当回事,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有新的体会。
    记得当时萧云问廖老打的什么拳?
    然而对方却说,学拳不问拳,问拳难懂拳,懂拳不言拳,言拳不会拳!
    因为拳法大都是从战场上演变出来的,比如枪法无论有多么花哨的名字,其实就是那么几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