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秦子著西游,细说红尘事(8k)-第8/9页



    当然王夫子不否认李渊前期起兵的作用,而且本身声望也确实为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

    但这作为开国之君的功业是远远不够的。

    他上他也行。

    顾亭林和王夫子都是见识深远的人,他补了一句:“太子之祸不在秦王,在李渊。李渊这是猜忌李世民,以太子做棋子,与其厮杀啊。帝王平衡之心,用在开国功业最高的人身上,李世民若退,则手下人亦是不肯,执意后退,至多有韩白之下场,难免一死。”

    王夫子叹息道:“玄武门之变,着实不可避免。”

    顾亭林摇头,“这一战的关键,绝不在玄武门。至少玄武门绝非政变的开头,只能是收尾。”

    王夫子也反应过来,拍手道:“不错,当先擒李渊。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囚慈父于太极宫,原来如此。”

    两位当世大儒,一叶落而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猜出了玄武门之变的始末。

    当是李世民先入宫,控制了李渊,将那些护卫都换成自己人。

    后面才有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

    果然秦川先讲起秦王夜入太极宫,李渊此前想让秦王去洛阳建立天子仪仗,做另一个太子。但李世民对李渊说出一句话,

    “陛下,我决定了,今天只有一个太子。”

    好一个“我决定了”。

    人主之雄,跃然眼前。

    再跟梁帝一对比。

    王夫子和顾亭林相视一眼,摇了摇头。

    后面自是玄武之变,尉迟敬德满身带血去见了李渊,说太子和齐王都死了。其中笔墨,不必多言。

    皇家残酷血腥而已。

    王夫子:“虽事出有因,终究是大恶事,其心不平。当以千秋功业,洗涮罪孽。”

    秦川于是说了贞观之治。

    王夫子来了兴趣,问大唐刚刚经历战乱,一统天下不久,贞观皇帝上位不过几年,如何能反击草原蛮族,追亡逐北。

    要知道天汉一统,到反杀匈奴王庭,足足经历了六七十年岁月、几代人的积累。

    秦川于是说了唐朝的制度。

    唐朝打仗不是亏钱的买卖,反而是赚钱的行当。

    其灭一国,极尽搜刮之能,而且会派兵驻扎镇压。边军强悍,远胜过中央军。

    以战养战,虎狼也。

    其对内修文,对外征服称霸,贞观皇帝才有天可汗之名。

    王夫子:“既以此兴,当以此亡。”

    “但对外扩张,行霸道之事,倒是好过对内镇压,维系太平。”顾亭林接着说道。

    “确实如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能不那么苦,有上升之途径,已经很好了。”王夫子叹了一口气。

    大同小康之事,三代之盛世,不过是儒家描绘的画饼。

    哪里真正有过。

    秦川看出他的心思,笑道:“好一点也是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其志未竟,其道未绝。”

    “理当如此。”

    “秦子,何时才有那盛世?”

    秦川沉吟良久,

    “当人人觉醒之时。”他顿了顿,补充一句,“方有可能。”

    顾亭林感慨,“有这可能也是好的。”

    两人大醉,秦川在众圣殿里坐定,天书飞入怀里,其光大盛,仿佛日月入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