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大儒论圣道,万经注秦子(4k)-第3/4页



    “我想仁义之外,还有第三种东西存在,那就是圣德,圣德便是教化之道。不是人人都懂得仁义的,要想获取仁义,中间就离不开教化。”

    高震开讲圣道,身上文宫绽放光明,一座类似高震的夫子像出现,隐然有圣德光辉。

    “秦子阐释圣道,高先生注解秦子。”

    高震在秦川所立下的圣道中,自证自悟,开发出文宫来。

    他这一步迈出去。

    给了许多大儒启发。

    论述圣道,注解秦子。

    当齐头并进,兼而得之。

    “当今学问,万川归海,前有朱子的理学之教,今有秦子的心学阐释大道之教。以心见天地大道,阐释大道……”

    各地大儒来往书信,议论纷纷。

    “秦子之教,当为阐教。”顾亭林一锤定音。

    王夫子听闻秦川在东海之滨,开天门,设天门书院,大是欣慰,对着顾亭林道:

    “心学有教无类,平等视之。理念是好的,可未免良莠不齐,从根源上流毒。如太子殿下引进的番薯,原本也是有毒的,所以从前不过几代过去,便产量大减。现在从陵州引进的新品种,从根源上去毒,才能做到种植几代后,产量不减。

    亚圣公开天门,设书院。那天门台阶,步步如地狱,非根性深厚之人,没法跨过。听说如今只收了十二门徒,待其学业有成,参悟得大道,才会再考虑广大山门的事。往后还可以让这十二人开课,助亚圣公行教化之道。

    这样就很好啊。”

    王夫子消去心中一块隐忧。

    心学流传,但是正宗还是需要根性深厚之人,才能真正在将来,把心学发扬光大,传播秦子之道。

    …

    …

    诸多大儒议论圣道,从过往经文寻找依据,注解秦子的言行。

    于是有好事者称之为,

    大儒论圣道,万经注秦子。

    这是载入九州历史的一件大事。

    而天地间的人族气运也因此大变,心学处处开花,理学受到冲撞。但也不全是好事。

    因为大梁王朝的气运,也在心学冲撞下,摇摇欲坠。

    心学大行其是,理学衰微,对皇权有严重的打击。

    而且有某化名江山信美的大儒在民报上抨击朝政,大肆宣扬民贵君轻的观点,提倡虚君的概念……

    同时,这大儒还用了另个化名终非吾土,在民报上化身理学卫道士,抨击江山信美的观点。

    其引经据典,颇为强词夺理。

    但是文笔壮美,气势惊人。

    一时间,两个马甲吵得天翻地覆。

    梁帝一开始还挺欣慰的,还是有大儒心向他。

    但是随着争吵升级,虚君的概念越来越普及,他终于回过神来。

    怎么事情发展不受控制了?

    可是民报的源头在书院,梁帝都不好插手进去。

    禁止民报,但私下还是会流传。

    根本禁不住。

    除非下旨说谁藏民报,就杀头抄家。

    但现在的梁帝可不敢下这样的旨意。

    ……

    “殿下,这离经叛道之言,你怎么还看得津津有味。”林怜花见隆庆聚精会神地看民报关于虚君的内容,心中万分不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