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解元(4k)-第2/4页
秦川身处修行界,更能体会到修道人的狠绝。
仙气飘然,超凡绝俗,确实是修道的一个特征,前提是与大道之争无关,于是修道人自然高于凡尘,不在意俗物,令人生出无限向往之情。
可一旦涉及仙家成道的争斗,那又是另一副面孔。
所以有胸襟的修道人不会轻易与凡夫俗子做计较,除非其中有缘法。这不是和善,而是不屑于计较,正如人不会和蝼蚁计较。
但也有亲疏,如果是相伴长久的人,即使是凡俗,有些修道人心里也是会在意的。
修道人无情和有情皆没有错误,只是道路选择的不同。
进入考场,三场九天的考试很快过去。
接下来便是枯燥乏味地等待了。
大梁律规定:从乡试头场结束,便由主考官掣房签分卷。然后各房开始分头阅卷。而录取放榜的时间,距开始阅卷时间不能超过十日。再扣除中间一些官场的琐碎环节,真正阅卷时间不过三四日。
而乡试一共考三场,有接近上万人参考,工作量不可谓不大。
又因为乡试是国家的抡才大典,取中的举人便有资格做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为了保证录取相对的公平,在公布录取名单之后,各省还需将取中举人的试卷解送到礼部复查考卷,这个步骤叫做‘磨勘’。
‘磨勘’一般由书院的先生和出众的学生来完成,这些人本就是一甲进士或者进入翰林院后的出类拔萃者,无心仕途后,转入书院。在书院的培养下,个个学问更加精湛,且神魂逐渐有异于常人的强大。
审阅试卷时,自然会很用心。
所以长期以往,下面的审阅考官,为了不出错,被上面发现错漏,遭到训斥。就首重八股文,因为八股文的结构严谨,对错优劣让沉浸八股多年的考官一目了然,阅卷的功夫大大省却。
因此大梁朝也不是一开始就重视八股文,而是世事发展,下面的考官为了偷懒,特意向这方面倾斜,长期以往下去,形成潜规则。
童生试作为科举第一大关,便首重八股。
乡试亦是如此。
只是乡试还另有拾遗的制度,一些文采出众且个人特征明显的卷子,若是把打下去,还会被主考官重新选中,有第二次机会。
这些人往往是各州府的案首不小心掉落下去,且一向颇有才名。
另外,策论偏重个人风格,不似八股文死板严谨,所以很容易认出来。
这也导致各州府的案首,更容易中举。
至于秦川这样的小三元案首,自然文章风格更引人注目。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一篇名为《六国论》的策论,出现在这次乡试的主考官范时行眼中。其他人都是肉眼凡胎,他是翰林院出身,且在书院进修过一段时间,如今又从书院出来做官,第一任便是外放禹江省做乡试主考。
他审查完八股文后,准备找一些策论文章,洗洗疲惫的眼睛,于是找到这一篇。翻开试卷后,定睛一看。
但见这试卷字迹,如笔走龙蛇,字字冒出青气,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千古名篇!”
“文章主人,当为乡试第一。”
见得范时行激动不已,其他疲累的考官也过来凑趣,见到策论文章后,个个都惊诧难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