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元宵-第4/5页



    秦川复又缓缓道:“此正是魏老板从来一箇窠臼,何故至今出脱不得,岂自以为是之过耶?”

    这是秦川化用理学大儒朱熹的一段话。

    魏良野算是半个读书人,闻言大为震醒。

    秦川又道:“释门神道教化,依旧入人欲窠臼,名为神圣,实则烂俗矣,魏老板何不得脱?”

    魏良野终究是想着要成一家之言,以为不朽。

    既要不朽,就不能依循前人。

    “秦相公所言甚是,小可受教了。”

    他不是受秦川的点化,而是正视内心想要留下不朽之名的**,唯有正视人欲的作用,才能成圣,立下不朽之名。

    这一点实则与当世的理学颇有违背之处。

    可是魏良野行走四方,见惯世情,心里所体会到世间之理,恰恰与人欲脱不开干系。

    他又非是理学正统,自然更不会在意理学的教条。

    只是礼教的规矩当谨守着,这是处世为人之道。

    大家都这样,你偏要特立独行,那样不好。

    秦川的话,对他颇有拨云见雾的效果。

    说实话,鱼篮观音那一出戏,他自己都唱吐了。

    “不敢,这只是在下一点愚鲁浅得,魏老板有所悟,那也是你自身开悟,即使在下不说这些话,你将来还是要走这条路的,无非早晚。”

    魏良野:“秦相公的风采,似乎与今世显学有些格格不入,不知师承何人?”

    秦川:“不敢说有什么师承,在下行事,无非是‘自然为宗’、‘学贵自得’。窃以为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魏良野虽然名声很大,可唱戏的地位依旧不过是下九流,旁人捧他,却也轻贱他。

    秦川之言,实在是说到他心坎里去。

    “秦相公胸襟似海,只是这话可不兴在外面说。”

    无论儒释道任何一家,异端往往比异教徒更可恶。其中只有道门稍好一点,因为道门没有一家独大的情况出现。

    崂山和龙虎山,斗了千百年,谁也没敢说自己是道门第一大教。

    但道门的势力历来被当权者警惕,因为历史上不乏有道门造反,席卷天下的例子。

    佛门搞事不过是占田地,圈人口。

    道门几次造反,都差点掀翻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所以到了大梁朝,对道门管控极严,反倒是给了佛门发展壮大的空间,民间多有信众,似闻香教这等掺合佛门教义的邪教,亦具备造反的实力了。

    但与前代天师道、太平道依旧不能相比。

    历朝历代,国恒以弱灭,唯天汉以强亡。

    以天汉之强,到了末年,也能镇压周边异族,可太平道一起事,天下大半沦陷,烽烟遍地。

    直接给天汉挖掘了坟墓。

    秦川微微一笑:“也是一些胡言乱语,出了这个门,我可是不认的。”

    魏良野不禁一笑,他觉得秦川有些疏狂,但正是这样,才显得秦川有真性情。

    在他看来,人无性情,不可与之深交。

    风尘之中,多有性情中人,江湖之内,常有儿女情长。

    他是半个读书人,也是半个江湖人。

    秦川也有点江湖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