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风雨-第2/3页



    秦川又点燃灯火,研究甲骨文写就的丹道初解。由于是通篇甲骨文,且有些丹道术语过于生僻,其中大部分秦川非得仔细推敲,才能大致明白意思,还有一些术语,根本不解其意。

    如此一来,他要通读这篇甲骨文,不但需要了解这个世界道士炼丹的一些术语,还得花费大量精力。

    炼丹术语的知识获取,秦川倒是有一个眉目。

    因为王家奉养了一个朝天道观,里面住着一位曾在崂山学艺的道士,连王孚父亲本身也是曾上过崂山的。王家发家,据说是与此有些干系。秦川凭借与王孚的关系,倒是可以找机会去朝天观与那位道长交流一二。

    …

    …

    第二日,这是府学正式授课的日子。

    秦川来到府学,听闻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那就是周知府下达了一条学规,往后府学生员,不得以任何非必要的理由逃课。

    这是为了加强府学的学风建设。

    严格意义来说,府学的学风建设,亦是陵州知府政绩的一部分。

    周知府这样做,未必是完全为了政绩,多少还是以其刚正的性格,看不惯府学里有小部分人学风散漫,造成不好影响,带坏其他生员。

    譬如王孚,听到这消息,如丧考妣。

    周知府要对他单独授课,可是知府事务繁忙,王孚一个月也见不到几次周知府,他摸鱼的机会还是多。

    但不能逃课,意味着要困在府学学宫里,除开私课外,那些公开的课业教学,王孚亦是不能缺席的。

    对于秦川而言,这也不是好事。

    且不说,他还要去给小狐们授课。毕竟一节课便有一块小金饼,着实是天价了。另外,秦川还得花时间在练功,领悟丹书上,抽空还得继续连载上错花轿嫁对郎的小说。

    哪有时间在府学厮混。

    这也让秦川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生员的身份,还是限制颇多,举人还是得考的。

    只是乡试要在三年之后,远水解不了近渴。

    何况三年后是什么情形,唯有老天爷才知道。

    秦川于是去找周知府,希望能获得不来府学上课的资格。

    大不了再展露一下才学,诗词文章歌赋,八股时文,让周知府随便挑来考较他。

    作为一个落魄的天人,但很合格的文抄公,秦川想不到会输的理由。

    …

    …

    秦川冒着风雨,找到周知府在府学里办公的屋子,前来拜会,说明自己不想上课的意愿。

    “你的意思是你不想在府学上课?”周汝贤蹙起眉头。

    “学生正是如此作想。”

    周汝贤淡淡发问:“那你为什么参加科举?”

    “考中秀才可以见官不跪,还可以在日常里,受到许多便利。若是中了举人,做了官,好处更多。”

    大梁朝眼下的风气以道德为先,仿佛一个人道德上出了问题,那就一无是处。因此没有哪个读书人敢说读书是为了做官,享受好处。

    秦川虽然是私下对周知府这样说,却也颇有些石破天惊。

    周知府没有生气,淡淡道:“你肯对我说实话,我很欣慰。人欲不可废,也废不掉。你的话,我不会反驳批判。

    我看过你的文章诗词,考个进士,对如今的你而言,实是不难。顶多乡试会试之前,需要看看时文,揣摩一下主考官的意图,但那更多是名次的问题,不是能不能上榜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