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流——堪舆盗命-第5/10页
堪舆某阳宅或某墓穴,可借寻龙尺测量出它是否聚气,以找出正确的藏龙之所。使用时,利用人体为导电体,以手撑托寻龙尺,手臂张开,保持静止,全神贯注于寻龙尺的尖端上,寻龙尺将受地灵气影响而摆动,若地灵无气则寻龙尺不会摆动。地灵气看不到、摸不着,但可借由寻龙尺来测量。
总之,不管看风水时用不用工具,用什么样的工具,看风水的性质都不会因这些而改变,其有效与否,与用不用工具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无稽之谈——历代不信风水的人
对于看风水一事,历来就是有人痴迷,有人不信,有人半信半疑。民间有民谣,专门讽刺风水先生说:“风水先生尽瞎说,指南指北指西东。此地若有真龙穴,何不当年葬乃翁?”实际上,中国历史上认为风水术是无稽之谈的大有人在。
东汉无神论者王充,是古人中较早批评风水现象的。他在《论衡》一书中,对风水之说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诘难。魏晋名士嵇康也劝人不要完全相信风水,认为有才有德是最关键的,住宅风水好坏则不那么重要。
唐人慕容垂作《冢上答太宗》诗:“我昔胜君昔,君今胜我今。荣华各代异,何用苦相寻?”该诗对风水与人生富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颇有见地的论说。
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也不信风水。他举例说,风水先生的鼻祖郭璞被王敦所杀,死于非命。他的风水术如果管用,就该帮自己的祖上找个好坟,“以福其身,以利其子孙”。可是,他竟然连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住,更枉论子孙后代过得好不好了。
风水佳否
明代的张瀚,风水先生说其祖坟风水不佳。他淡然道:“子孙福泽有命,不敢以枯骨求荫庇!”他当上吏部尚书后,风水先生改了口:“此祖坟宜出巨宦。”张瀚感慨赋诗道:“当年荷畚筑先茔,片纸曾将众论倾。八座最来宣诰日,无人不道是佳城。”
明代有个谢某,也不信风水。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父亲得善地,儿子得恶地,其家后代祸福到底系在何人身上?同时,有些地,甲风水先生说好,乙风水先生说坏,听谁的才是?如欲去找风水先生验证,可能他早已成枯骨了。所以说,风水不可信。
清人薛福成在其《庸庵笔记》中批评风水先生说:“世俗笃信地理家言,谓葬亲得吉壤,则子孙富贵蕃祉,否则贫贱衰绝。故凡稍有力之家,咸汲汲焉寻觅吉壤为务。”他觉得这是一种陋习。不过,这种陋习已经流传了数千年,一时难以尽除。
看相算命是中国最为古老的行当之一,它虽然“末流猥杂,不可殚名”,但因其在精神上对世人的影响巨大,以至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成为最为普遍的文化现象之一。从事这一行的人也相当多,有的代代相传,有的授业传徒,在三百六十行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和风格。
神乎其神——算命先生的故弄玄虚
由古文献可知,殷商时代就有人以占卜来预测人的吉凶、寿命的长短。古人按照甲骨裂纹的形状来定所问之事,定事件吉凶,定事态始末。后来又用蓍草占卜,据蓍草余数的奇偶得出爻画,积爻成卦,再参考卦辞定吉凶,《周易》就是蓍占之书。
古人认为,贵人都有异相,如舜有二瞳、文王四乳等。春秋时的晋人姑布子卿,就是中国最早有名可考的面相家。他说孔子具有尧一样的面颊、舜一样的瞳仁、禹一样的脖颈、皋陶一样的嘴,是个大圣人。所以,荀子说:“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古者有姑布子卿……相人之形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
古人还用结草折竹法、星相法等来预测。看相术,在春秋时就开始在上层社会流行。《左传》中说,公孙敖请周内史督服给儿子看相。督服看相后说,他的一个儿子可以安葬他,另一个儿子可以供养、祭祀他,必有后代在鲁国。后来果然应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