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九流(上)-第5/15页





    儒者守旧复古,认为“君子一定要穿古人的服装,说古人的话,才符合仁义道德的标准”。墨子却认为,古人的语言,在古人说它时还是新的;古人的服装,在古人穿它时也是新的。如果说,古人说新的话、穿新的衣,就不能称为君子,那么要求今人一定要说古人的话、穿古人的衣,岂不是一定要今人说非君子的话、穿非君子的衣?这岂不是很荒谬?

    止,举反例以推翻一个论断的辩论方法。在与人辩论时,有时就算列举出许多常见的正面事例,也不足以证明一个观点肯定正确;但只要举出一个或几个反例,就足以推翻一个错误的论点了。运用这种辩论方法,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坚车良马

    彭轻生子说:“过去发生的事情可以知道,可未来的事情是不知道的。”墨子说:“如果你的父母远在百里之外,病得很重。这时有一辆配了千里马的好车,和一头老牛拉的破车,你会选择乘坐哪一辆赶去看望你的父母呢?”彭回答说:“选千里马那辆。”墨子说:“这就是了,未来的事情也是能这样预知的。”

    《墨经》——墨家的科技成就

    《墨经》古奥难解,后世很少有人问津。直到近代,有学者认真解读这本古书后,才发现早在两千多年前墨家便已对数学、物理学、机械学等颇有研究,其中许多成就在当时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甚至有些在今天看来也不乏真知灼见。

    在数学方面,墨家给出了一系列高度抽象、严密的数学定义。如“倍,为二也”“中,同长也”“圆,一中同长也”。此外,墨家还对十进位值制的概念进行了总结,指出不同位数上数码的数值不同,如十位数上的“1”就大于个位数上的“5”等。

    三点共线

    墨子提出了三点共线理论。这在后世测量物体的高度和距离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晋代数学家刘徽在测量学专著《海岛算经》中,就是应用三点共线来测高和测远的。汉以后弩机上的瞄准器“望山”,也是据此发明的。

    在物理学方面,墨家已经认识到了光是直线传播的,并就此讨论了光源、物体和投影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平面镜、凹面镜、球面镜的成像情况,尤以说明光线通过针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论为著名。这些比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光学记载早百余年。

    据《墨经》记载,早在公元前4世纪,墨家子弟就已经做了小孔成像的光学实验,并作出了分析解释。小孔成倒像,原因是光线在小孔处交叉于一“端”(点),而且成像的大小与这个交点的位置无关。

    墨家认为,影自己不会动。如果影动了,那是光源或物体发生移动,致使原影不断消逝、新影不断生成的缘故。投影的地方,如果有光一照,影子就会消失。

    墨家提出浮力原理,比阿基米德早了100多年。有的物体体积很大,放在水里后没在水中的部分却很浅,这道理在于,物体的重量与它所受到的浮力相等,所以就平衡了。《墨经》中记载了力、反力、合力、运动、时间和空间这些物理基本概念、定义,讨论了物质结构形态、运动形式的详细分类,提出了与现代物理教科书几乎完全一致的杠杆、滑轮、斜面等原理。

    在机械制造方面,墨子曾花费了三年的时间,精心研制出一种能够飞行的木鸟。他又是一个制造车辆的能手,他所造的车子运行迅速又省力,且经久耐用。此外,墨子几乎谙熟了当时各种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他还详细阐述了城门的悬门结构,城门和城内外各种防御设施的构造,各种攻守器械的制造工艺,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构筑技术,对后世军事活动影响很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