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投靠沙木-第3/4页



    宋宁也不含糊,待筵席散后,沙木单独召见他时,当即单膝跪地,向之“效忠”,并表示愿为山南王尽取东南之地。

    饶是沙木贵为山南王,城府已练就得极深,但听到宋宁的话后依然心中狂跳、激动不已。

    山南不过六郡,且为之前大部为百越之地,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蛮荒不化、瘴气肆虐,与东南九郡不可同日而语。若宋宁真能为他拿下东南九郡之地,他的实力将立即大增,沙氏将因此而走上巅峰,步入最辉煌的时刻,沙木也将超越历代的列祖列宗,成为沙氏最荣耀的家主。

    一时间,沙木对宋宁越发喜爱!连带着对之前沙老夫人提出的希望将女儿百合郡主许配给宋宁之事也有些心动起来。不过,他到底是山南之王,并没有立即说出来。

    两人相谈良久,直到一个多时辰后,宋宁这才告辞离去。

    自此,宋宁正式投入沙木麾下。

    京城。

    皇帝白无畏在同意了升任宋宁为盐海郡守后,不久又让人给刘发带去了一道口谕。这次他不再吞吞吐吐,而是直接给刘发下达命令,让他务必在一个月之内解决战事。

    刘发收到皇帝的口谕后,不敢再推脱,当即表示:“请陛下放心,勿需一月,半月之内臣必剿灭叛贼,平定张向阳之乱。”

    刘发并非说大话。他之所以这般自信,是因为张向阳比朝廷更缺粮食——他的二十万大军已经撑不下去了。弘阳以西的大部分地区,能抢到粮食的地方张向阳都抢过了。然而,还是不够。

    到现在,大半个中州已经没有多余的粮食了。就算张向阳再怎么减少普通士卒的食物供应,甚至是杀马而食,最多也只能再坚持半月。

    半月之后,张向阳大军粮尽,必然不攻自溃。

    这便是刘发对付张向阳叛军的对策,说穿了就一个字:耗!耗到叛贼粮尽,张向阳自然会逃往他地觅食,到时就是官兵反攻之时。

    从军事的角度上来说,刘发的这个办法并没有错。彼时贼兵强,而官军弱,他只能采取这个办法。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征战天下时便经常使用这种战略,无论是灭薛仁杲,还是窦建德,一开始都是坚壁清野,避其锋芒,等到耗尽对方军粮和士气,敌军露出破绽时,这才抓住战机,迅速出击,一举打败敌人。

    所以,李世民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讨论兵法中说:“我读古今兵书,发现关键就四个字,‘多方以误’。”意思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引对方误判,做出错误举动,把破绽露出来。

    刘发虽然不知唐太宗,却也深得其妙。他临危受命,与张向阳在弘阳一对峙就是大半年时间,中间文武百官多次向皇帝进谗言,皇帝白无畏也派心腹宦官来催促,但刘发都不为所动,连过年都没有返回,如今终于将张向阳的粮草耗尽,士气跌入谷底。只等对方下令撤军露出破绽之时,便是他大破贼军之日。

    至于大半个中州因此而化为白地,他却也顾不得了——这是没办法的事。不然,让张向阳打到京城去,造成的危害只会更大。

    去不了京城,张向阳为了获取粮食,维持士气,只好放纵手下四处劫掠。正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不过区区数月时间,原本富饶的中州瞬间十室九空,到处都是饥寒交迫、无家可归的流民。他们一开始还只是挖树根、吃草皮,到后面渐渐演变成易子而食,易妻而食,等老婆孩子都没了之后,终于发展到了吃尸体、吃活人——有些甚至连自己的小孩老母都杀了吃了。

    无数的人逃亡他地。昔日的京畿重地,瞬间变成了人间鬼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