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攻打白郡-第3/4页
众武将纷纷附和,对岳涛反对攻打乐郡十分不满。
岳涛道:“我之所以反对攻打乐郡,原因有三。其一,就是前面说的春湖连续作战,上下疲弊,钱粮匮乏,已撑不起一场大战,必需暂息干戈,予以休整;其二,我军如今仍为盗贼,若悍然攻打郡城,朝廷必然震怒,若招来帝国大军围剿,纵然此时拿下乐郡,只怕也离大祸不远。其三,吴清风虽然武略不足,但宽厚待人,体恤百姓,甚得郡人之心,又曾对主公有恩,今若兴兵攻打,是以逆讨顺,恐难得民心,必受他人诟病。还请主公三思!”
双方说的都有理,且谁也不服谁,最后还得请宋宁决断。
这就是所谓的文武之争吧。文官们对武将天生有一种排斥心理,生怕他们无限制坐大,难以控制。而武将们对这些文诌诌总是爱唠叨的文官们也不感冒。觉得他们做事不够爽快,肚子里坏水太多,总喜欢在背后阴人。
文武双方就像马车的两个轮子,一定要平衡好,不可偏废,否则,一个驾驭不好,就可能会翻车。而要掌握好这个平衡可不容易,宋宁也只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慢慢摸索。
他抬手虚按,止住了双方的争论:“你们都不必说了。乐郡是一定要拿下的,不过,却不必急于一时。当务之急,还是要先拿下白郡。不必担心我等攻打郡城会招来朝廷大军,此刻燕北告急、中州动荡,朝廷自顾不暇,不可能有功夫来搭理我们的。”
从内心上来说,宋宁还是更倾向岳涛的观点的。吴清风虽然才智平庸,但这些年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对乐郡士族及百姓都十分宽厚,所以乐郡在他治理下其实还是不错的,百姓的生活也比较安定。宋宁若此时攻打郡城,必会遭到乐郡上下绝大多数人的反对,阻力极大。
而且,此时的确也不是攻打乐郡的最好时机。正如龙诸在吴清风面前所说,现在虽然天下板荡,四海沸腾,但当今陛下仍在,朝廷威望未失,各地世族豪强纵有异心,也只敢在暗处观望,而不敢带头自立。宋宁虽然取得春湖、白郡大胜,也可以轻松拿下乐郡全境,却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贸然行事。
当日他给自己定下的争霸策略是什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此时攻打郡城,像北方张向阳一样造反作乱,最后肯定难逃败亡的下场。
纵观历史,在时机还未成熟之前就迫不及待跳出来造反的人有谁成功过?一个都没有。所以,出头鸟是做不得的,韬光养晦,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不过,他也不能过于打击秦逸等武将的积极性。所以他才说乐郡暂时不打,先打白郡。
为什么打乐郡不行,打白郡却可以?因为白郡陆忠与宋宁有大仇:陆忠之子当年害宋宁入狱,被他杀了后,陆忠怀恨在心,指使剧县县令王志将宋宁妻家害得家破人亡,张茹的爹娘和祖母相继死于狱中,双方可谓仇深似海。宋宁攻打陆忠,算得上是师出有名,也不会有道德上的压力。
而且,陆忠为了从宋宁手中夺回剧县,竟引狼入室,与甘百草结盟,结果将白郡祸害得不轻。无论是当地士族豪强还是普通百姓,对陆忠都极为失望。白郡经过连番大战,早已是乌烟瘴气,哀鸿遍野。宋宁拿下白郡后只要善加治理,便能收获当地民心,建立起稳固的统治。
如此良机,怎能错过?
唯一的阻力此举定然会引起朝廷的注意,将他列为大逆不道的反贼,即便此刻难以派兵围剿,他日朝廷一旦缓过气来,也必然会予以清算。
不过,宋宁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瞻前顾后,只会一事无成。且等取了白郡之后,北方局势必然会进一步糜烂,到时,他再吞并乐郡,就算朝廷派大军来他也不怕。更何况以宋宁对吴清风的了解,后者色厉胆薄,性情软弱,只要稍加逼迫,说不定会不战而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