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唯才是举-第2/4页



    李奇思虑片刻,终是下定决心道:“先生所言有理。李奇这就去招集众人。”

    半日后,李奇、廖寒生率领数千官军,直接向春湖投降。众将士也知粮草将尽,大军突围无望,再加上主将吴明已经逃走,他们自然更加没有抵抗之心。所以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投降,即便有一些将士心中有所顾虑,但见其他人都投降了,他们也没再反对。

    自此,此次作战春湖大获全胜,宋宁不仅擒获了薛彻、齐磊、李奇三将,而且前后共收降官军上万人。

    消息传回乐郡,众人简直难以置信。要知道此次作战,吴清风前后派出了一万五千大军,结果不但灵县没有夺回,反而折损了三员大将,上万兵马。吴清风的侄儿,新军主将吴明更是抛下众将士,独自逃回。

    吴清风怒急攻心,气得差点吐血,当场昏死过去。唯一的好消息是:宋子静果然不负众望,先是收复萧县,紧接着又趁贼军主力在黄枫谷之际,迅速进军,再次夺回灵县。

    不错,就在宋宁围点打援,消灭乐郡援军,逼迫黄枫谷官军之机,秦逸“收复”萧县后,留下一千兵马镇守,随后按照宋宁的命令,立即又率军出征,迅速“夺回”了灵县。

    当然,无论是萧县,还是灵县,实际上一直都在宋宁手里。只不过一开始宋宁是以“春湖贼寇”的名义占领,现在则换成了“乐郡官军”的名义。

    对此,吴清风自然不知。听闻宋子静“夺回”了萧县和灵县,他心中稍感安慰,然而李奇投降,上万官军被春湖俘虏,宋贼势力一下大涨,局势依然不容乐观。

    如今,宋子静正率五千官军与春湖贼寇在灵县边界“对峙”。饶是宋子静神勇无敌,一时间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吴清风拆开宋子静写给他的军情奏报,只见后者在奏报中这样写道:

    “赖大人神威,众将士用命,子静幸不辱命,已成功收复萧灵二县。凡大小十余战,虽折损过半,但终不负大人所托。然宋贼仍有数千精锐,又收降大量官军降卒,兵力已远胜于我。今贼寇盘踞黄枫谷,扼守栖凤渡,据灵云山之险,倚水师之利,纵横州县之间,驰骋乐江之上。我军兵少,又无水军相抗,虽有小胜,但形势仍岌岌可危。惟有以疲惫之师与贼寇苦苦相持。望大人准许子静就地招兵,扩军一万,并迅速组建水师,与宋贼抗衡。不然,宋贼挟大胜之威、水路并进,我军势难抵挡。如此,则萧灵二县将再次易手也。前方战事紧急,将士危在旦夕,招兵扩军、兴建水师之事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伏望大人恩准。”

    吴清风看后沉思良久,这才下令重赏宋宁和他麾下的数千士卒。同时,对于宋宁奏请的扩军一万,组建水军的要求也一概应允,并行文萧、灵二县,让各级官吏予以配合。

    这一刻,吴清风是真的后悔,当初未听宋子静之言,在组建新军之际同时打造战船,重建水师。如今,却是悔之晚矣。

    宋贼凶猛,若再放任下去,不仅萧灵二县,只怕万、曹、卢等数个县城,都将落入其手。如此,则大半个乐郡将不复我有也。

    如今放眼乐郡,也唯有宋子静可与之抗衡。吴清风自然要全力支持他。

    随后,吴清风忍痛将侄儿吴明打入大牢,卸去一切职务,并予以严惩。他倒是想维护后者来着,但此次吴明所犯的过失实在太大了,一万新军不敌贼军五千被人生生困死在黄枫谷也就罢了,最后还抛下大军,独自跑了。若不严惩,如何服众?要知道,吴明可是立了军令状的。真要军法从事的话,吴清风就应该直接将他砍了。

    只是,毕竟是自己的亲侄儿,所以,尽管心里再愤怒,吴清风最后还是留了他一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