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入吾彀中-第3/4页
柴建叹息一声道:“某家眷老俱在中都,如今北方形势未明,我岂敢轻易投降他人?何况,宋王统一南方不假,但北方不同于南方,周骥、朱顶俱为下枭雄,就算是吴丞相、张向阳、公孙珣等人,也不失为当世人杰,宋王虽然雄才大略,独据南方,但毕竟出身不显,难得士族拥护,将来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啊!”
“如今朱顶不断向胶东增兵,听闻宋王在东南也不断调兵,自己更是亲自北上,可以预见,苏东、胶东不久必有大战。我等还是再等等看吧。若宋王获胜,拿下苏东,则胶东苏东连为一体,宋王迟早夺得北方,我等便立刻投靠宋王;若朱顶获胜,宋王失去胶东,我等则继续坚守玄门关。”
心腹闻言,知他还想再观望一段时间,便不再多言。
宋军大营。赵幽燕见柴建不肯投降,便准备强行攻打玄门关。
骆衍献策道:“将军,柴建既然拒绝投降,必然会防备我军强攻,此时玄门关必然防卫森严,难以攻取。以在下愚见,将军不妨配合林猛将军先夺取苏中三川郡。”
“一旦夺取三川郡,则前郡必然告急,苏关震恐。如此一来,朱顶便不得不分兵驻守,不敢一意向东,攻打胶东。此举不仅可牵制朱顶,缓解胶东压力;还可以麻痹吴霄和柴建,以为我军已放弃玄门关。”
“如今主公既已北上胶东,他日胶东、苏东必然有变。将军这期间可派一半兵力屯于玄门关下,多树旗帜,每日擂鼓助威,日夜骚扰对方即可,只等北方形势变化,时机来临,而守军疲惫不堪思想麻痹之时,再突然发动猛攻,当可一举拿下此关。”
赵幽燕听后觉得有理,当即点头道:“好,就依先生所言。”
于是赵幽燕命何劲率一半大军配合林猛、周沫攻打三川郡,自己则与贾良、洪剑带着剩下的人马驻于玄门关下,日夜骚扰不停,以待时机。
东南。凌邦等宋宁北上胶东后,不久,便也命罗鸿、张英率军渡河,一齐攻打苏东。由于大江长达数千里,苏东可谓处处都是漏洞,朱顶水师太弱,根本难以防御。只得收缩防线,命各地坚壁清野,死守城池,任由宋军侵入苏东。
且宋宁听从凌邦、郭万建言,带领郭万和两百亲卫北上胶东。为迷惑朱顶,宋宁还带了三千水师数百艘战船,声势浩大,大张旗鼓地向北而去。他这是故意作出一副率大军北上,全力营救胶东,誓与朱顶决死一战的架势。实际上,船上装着的大多是粮草和军械以及丝绸、茶叶、瓷器等其他一些贵重商品。
粮草、军械自然是送予胶东北部军团的。这期间,宋宁已经命水师陆陆续续向胶东增派了两万军队。加上聂忍原有的三万军队,胶东现在已有五万大军。每次运输兵力过去后,宋宁又让他们从北方带一些人口和战马回来——几乎整个民丰十三年,东南东路军的数千水师一直都在做这个事情。
至于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则是用来与辽州交易战马用的,聂忍按照当初宋宁的吩咐已经占据辽州最南赌一个港口(即大连,宋宁为纪念过往特意取的名),并在上面建立了码头和临时补给点。
这几年胶东一直在与公孙珣贸易。公孙珣从胶东购买粮食、武器以及丝绸、茶叶等,聂忍则主要从辽州购买战马、人参、鹿茸、皮毛等。双方各取所需。
本来,聂忍还准备以大连为据点,将来进一步攻略辽州,不过后来周骥取代石高,在燕北崛起,公孙珣与周骥争雄,为防止周骥吞并辽州,聂忍按照宋宁的指示放弃了入侵辽州的计划。
数年来,聂忍已成功在胶东组建起五千重骑兵和一万轻骑兵。尽管有东南源源不断的支持,但这已是胶东所能承受的极限了。没办法,骑兵实在太耗钱了,而且,不仅战马难得,一个成熟的骑兵士卒培养起来也不容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