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〇七章 北伐大计-第3/4页



    “而中州自古繁华,人口离散后无主之地甚多,此时入主阻碍最。且主公以山贼起家,历来不为士族所喜。此时若入主中州,反更易于掌控。”

    “主公只需再潜心发展一段时间,待南方粮草充足,便从荆襄出兵北上,拿下中州后,从南方运粮至中州,再分无主之地予当地饥民,并妥善安置,必得中州上下之心,而成帝王之业。此其二。”

    宋宁听得不由异彩连连,而郭万则面色略微有些不自然。他一向自负,觉得论心计智谋,放眼当世,除师傅张祖源外,无人能出其右。

    就算是宋宁手下最负盛名的凌邦、大德法师,他也只是闻其名,而未亲见,所以并不放在眼里。更不要眼前这位手下败将骆衍了。后者之前辅佐郑卓,最后失败投降,可不就是手下败将吗?

    所以,之前宋宁询问二人北伐之计时,他几乎没怎么思考便给出了答案。如今听了骆衍的话后这才意识到自己太过轻率了,脸上自然有些火辣辣的。

    骆衍接着道:“吴霄占领中州后,张向阳逃回西北,后者已是濒死之人,主公若夺取,正好可发兵一举歼灭之,一为昔日老将刘发、苏延报仇雪恨,二为大苏、为西北和中州之民除此大害,到时必受万人景仰,后世称颂。”

    “且一旦拿下西北之地,便可获取西北骑兵。如此,主公方可与北方诸侯争雄,此其三。有此三利,骆衍觉得北伐之中路理当保留,而不应轻易放弃。”

    “善。”宋宁闻言大喜,上前紧紧拉住骆衍的手,毫不掩饰自己的夸奖和欣赏之意:“汝之所言,甚合我心。既如此,荆襄之地我就交给你了。还请你明年好好辅佐赵将军,北伐吴霄,为我夺取中州,拿下西北。”

    “是,主公。”骆衍心中大喜,连忙俯首,弯腰下拜道:“骆衍定当好好辅佐赵将军,不负主公重托!”

    骆衍是真的高兴。他只是一名降将,又有郭万、白原等人压制。宋宁却不计前嫌,将中路北伐之重任交给自己,怎能不叫人心生折服!所以,他这一拜是真心实意的。这才是他心目中的明主啊,郑卓与他相比,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宋宁看着骆衍,心中也是感慨万千。郑卓有此大才而不能用,焉能不败?下才智之士何其多也。宋宁手下的智谋之士,除凌邦、岳涛、大德法师以及郭万是他亲自招揽的外,其余如钱诚关、白原、廖寒生以及骆衍,均是俘虏后投降他的。

    是他们之前辅佐旧主时不用心吗?还是他们面对自己时智商便下降了?显然都不是。问题并不是出在他们身上,而是出在他们的旧主身上。

    许多人觉得三国时曹操手下的谋士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等智力和谋略肯定比袁绍手下的沮授、田丰、许攸、逢纪、郭图、审配等人强很多。其实并非如此。

    贾诩之前还是张绣的谋士呢,张绣最后不也一样败给曹操了?因为袁绍最后败给了曹操,所以后人总觉得袁绍手下的谋士肯定比不上曹操手下的谋士,这并不完全正确。

    张辽原先是吕布手下,而吕布最后败给了曹操,按张辽作为吕布手下的大将,肯定是不如曹操手下的大将的。然而张辽投降曹操后却成了五子良将之首。可见有些时候是真的不能单纯以成败来论英雄。

    同理,宋宁虽然战胜了徐英和郑卓,但二人手下的谋主高欢以及骆衍难道就一定比不上他手下的郭万和白原么?却也不一定。

    高欢已死不好,但其智谋定然也是极高的,气节更让人敬佩,宁死不降至今让宋宁感到惋惜。骆衍就更不用了,此次献计明显更胜郭万一筹。

    当然,这并不能郭万就比骆衍差。之前攻打湖阳、荆襄,若非郭万屡出奇计,宋宁想要这么快拿下湖阳荆襄根本不可能。之后久攻剑阳和襄城不下时,又是郭万极力劝阻,这才让宋宁坚定了信心,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可以,此次拿下湖阳荆襄,郭万居功至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