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〇五章 势不可挡-第3/4页
那怪他么?若非他野心勃勃,想要一统南方,悍然出兵攻打剑阳,也不会造成今日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他应该也是有罪的。
只是,即便他不来,也会有别人来啊!徐英之前就两次攻打剑阳。这是乱世,杀戮是无法避免的。
宋宁感叹了一阵,旋即便收起心中的悲悯人,眼神也变得愈发坚定:吕有德没有错,他也没有错!错的是这个世道,是人类本身固有的自私和残暴!想要挽救更多的人,想要下真正太平,就必须尽快结束这个乱世,然后恢复秩序,缔造和平!
和之前的高欢等人一样,宋宁命人将吕有德予以厚葬。来他能这么快攻破剑阳城,还要感谢郑卓。这厮和吴霄一样短视,竟坐视宋宁攻城,连粮草都不给吕有德一颗。若郑卓依骆衍之计,免费供给吕有德粮草武器,宋宁想要攻下此城还没那么容易。
不久,又有好消息传来:就在宋宁拿下剑阳之时,何劲、与洪剑、周沫、杨迪等联手也攻下了江口郡。自此,荆东三郡和荆南二郡全部落入宋宁之手。
宋宁大喜。他在剑阳城呆了十时间,一边休整军队,一边发送粮食,赈济城中百姓。同时收编降卒,接见城中大户,安抚城中百姓。民丰十二年七月,宋宁再次率领大军北上,攻打荆襄最后的领地——荆北。
与此同时,何劲、白原按照宋宁的命令也率师西进,攻打夏阳。
宋宁一路势如破竹,七月二十日,兵临荆襄治所襄城城下。郑卓震恐,忙问手下托之策。
一众文武,俱皆呐呐不言。郑卓只得再次望向骆衍,满脸愧色地道:“悔不听先生之言,以致有今日。不知先生如今可还有良策,能助吾退此强敌?”
骆衍心中苦笑,只是作为臣子,为主分忧是分内之事,闻言也只得打起精神,建言道:“主公,今剑阳既下,荆襄已无险可守。唯今之计,只有坚守襄城,待对方粮草耗尽,东南自然退兵。”
他见郑卓似乎不太明白,心知行军打仗非自家主公所长,只得耐心解释道:“宋宁远来,又征战半载,看似声势浩大,其实早已是粮尽兵疲,难以久战。主公只要守住襄城,不出两月,宋宁必然退去。”
郑卓迟疑道:“可襄城目前兵力不足三万,而宋宁先败徐英,又取剑阳,兵力已超过十万。我等只怕坚持不了两个月。”
骆衍道:“主公之前不是派出两万大军去夏阳了吗?夏阳易攻难守,只怕难敌东南何劲。主公不如将夏阳两万将士撤回樊口,与襄城成犄角之势。然后再从襄城征召民壮两万,如此一来两地便有了七万大军,足以守住襄城不失。”
“樊口扼守大江,水陆交通便利,不仅易守难攻,且可切断敌军粮道。只要保住樊口不失,以襄城之固,主公之明,宋宁纵有十万大军,两月之间亦难以攻克。”
郑卓听后大喜。当即拉着骆衍的手,道:“有先生在,我无忧矣。”
骆衍听后却摇头道:“主公勿要高忻太早。这样虽能阻挡宋宁一时,却挡不住对方一世。且剑阳、夏阳相继失去,荆襄已失去荆东、荆南两面屏障,宋宁纵然此次退去,明年定会复来。到时,对方兵精粮足,两面齐攻,我军再难以抵挡。主公还需早做打算。”
郑卓闻言脸上喜色尽去,心中又是忧虑又是庆幸。忧虑的是宋宁明年还会再来,到时自己会更麻烦。庆幸的是至少今年荆襄还可以保住。当然,他这个心思肯定是不能表现出来的。所以,他一脸忧色地道:“不知先生有何良策?”
骆衍心中再次苦笑,宋宁如今大势已成,统一南方之势已是势不可挡。他又不是神仙,还能有什么良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