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燕南覆灭-第2/4页
“但此时无论是吴霄,还是我军,均未做好决战的准备。主公纵能在决战中获胜,亦是惨胜也,得不偿失。且我军北方有月霜虎视耽耽,西面有太行秦狼作乱,东北有公孙氏这头恶狼在侧,而东面聂忍和南面朱顶也均非易与之辈。一旦我军与吴霄两败俱伤,是给他人以可趁之机也。还请主公三思。”
周骥最终还是被方镜服:“先生所言有理,骥只是心中不痛快罢了。我等在北方出生入死,损耗钱粮无数,死伤数万士卒,好不容易打败奚伯成,却被吴霄儿在后面捡了个大便宜,轻轻松松夺下燕南三郡,骥实在有些咽不下这口气。”
方镜道:“战场厮杀,两军对垒,自是各出奇谋,无所不用其极,主公不必介怀。而且,此次吴霄看似夺得燕南三郡,占了大便宜,其实不然。在镜看来,这反而是吴霄的一次重大失误,吾料其将来必败。”
“哦?”周骥倒是没看出吴霄此举有何不妥之处:“愿闻先生高见。”
“此次吴霄有三败。”方镜侃侃而谈道:“在此之前,吴霄据东都,立皇子,所作所为,均十分英明果断,尽显枭雄本色。是以这才在短短一年多时间中占领苏中七郡,士民归心,一跃而成为下有数的诸侯。”
“然而此次主公兵伐燕南,吴霄为保存实力却坐视奚伯成败亡。事后为夺取燕南三郡,更背后捅刀,杀害奚伯成家人,此举有违道义,令人不耻,必大失下人心,此其一败也。”
周骥道:“吴霄此举的确遭人唾弃。不过大丈夫行事,自当杀伐果断,岂能受声名所累?吴霄不顾奚燕南昔日恩情,坐视燕南被攻在前,杀害奚氏族人在后,固然令人不耻,但却也不失枭雄本色。”
“如今,他一举夺得燕南三郡,实力更胜往昔,一旦再击败张向阳,光复京师,必然声威大振,名传下,到时区区污名又算得了什么?”
方镜道:“此言不差。若下无主公,吴霄这样做自无不可。等将来他统一北方,席卷下,世人只会歌颂他的丰功伟绩,谁还会记着他今日之龌龊?”
“然而,主公统一燕北,拥立二皇子,下士民无不拥护,今南下燕南,有如猛虎出柙,势不可挡。所谓唇亡齿寒、辅车相依,燕南在,吴霄尚有缓冲余地,可从容收拾张向阳等其他势力,再与主公一决雌雄;燕南若亡,吴霄则需直面主公,压力倍增。”
“换作目光长远者,必会出兵助奚伯成而存燕南。若如此则一可全奚伯成昔日拥护之德,二可保苏中后方安稳,其利远大于弊也。然吴霄目光短浅,贪利而忘大义,坐视燕南被主公攻取在前,背刺盟友奚伯成在后,虽得燕南三郡却失下之望,镜所以知其必败也。”
“方今下,北方诸雄中,能胜过吴霄者,唯主公耳。其余奚伯成、公孙珣、张向阳、聂忍、朱顶之流,皆不足论也。燕南奚伯成夹在主公与吴霄中间,是双方然的缓冲地带。”
“若吴霄出兵助奚伯成,主公纵然英武盖世,我军将士纵然再勇猛无敌,今日也不可能占据燕南。燕南若存,则奚伯成必对吴霄感恩戴德,对东苏也更加忠心。如此吴霄无后顾之忧,便可放心与张向阳决战。”
“一旦吴霄击败张向阳,夺取中州京畿之地,则必得下臣民之望。朱顶、聂忍之流可不战而降伏矣。等张向阳、朱顶、聂忍之辈俱皆臣服,吴霄再收取燕南,主公安可敌之乎?”
周骥闻言不由吓出一身冷汗。若吴霄按照方镜所的方略行事,那他北有月霜,西有秦狼,东北面还有辽州,肯定不是吴霄的对手。
方镜道:“吴霄舍必胜之策不用,却只贪图燕南三郡之地,以致奚燕南含恨自杀,苏中失去最忠实的盟友。朱顶、聂忍等辈焉会再甘心供吴霄驱使?彼辈从此离心离德,吴霄四处皆敌,他日必将成为孤家寡人,此其所以二败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