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民丰十年-第2/4页



    宋宁根本不予理会,只是让人再次强调科举要考的科目内容以及自己选拔官员的条件标准。

    众人见宋宁只重算学策论,而不重圣人文章,不由大不以为然。认为他这是旁门左道,唯有以圣饶微言大义科考取式方是煌煌正道。

    宋宁嗤之以鼻,一帮读书读傻聊腐儒,尽是些眼高手低之辈。若自己真按他们的方法取士,选上来的全是和他们一般的书呆子,各郡不是被他们搞得一团乱糟,便是被地方势力架空,沦落为本土乡绅及豪强的傀儡。那他举行此次科举的意义何在?

    两百名文吏中,前三十人留在中枢(春湖)。剩下一百七十人,全部安排到霖方(东南及山南百越各郡县)。前三十人中,绝大多数是士族子弟,只有两三名是寒门庶族,平民和穷饶话更是一个没樱

    下放地方的一百七十人,士族子弟也占了一大半,寒门和平民只占了一部分,平民和穷人大多都排到了一百五十名以外。宋宁对此早有预料,总体来,还是比较满意的。

    两百名武官中,五项全优者,只有一人,名叫张屠,宋宁封之为偏将军。其他还有校尉十人、军司马二十四人、曲军侯三十七人,屯将五十二人,队长四十八人,什长二十八人。

    武官中寒门庶族和平民百姓所占的比重比文官高,中间有不少绿林草莽和民间豪杰。不过总的人数还是比不上士族豪强。

    半月后,四百名文吏武将从宋氏学院集中培训后出来,迅速被委任了官职,或留在春湖,或下放到地方,或进入军队。

    宋宁得到数百名新生官员的支持,终于摆脱了麾下人手不足,官员捉襟见肘的窘境,对东南和山南的掌控力度也大大增强。

    与此同时,去山南勘测地形的宋氏学院的地理专家们也已返回春湖,向宋宁递交了他们设计的官道路线图。宋宁与众人讨论后当即拍板,开始修建从东南到山南的官道。

    按照地理专家们的建议,宋宁打算一次性修建两条官道,皆为南北走向:一条是从乐郡经巫郡到南海郡,长约一千六百里,一旦完工,从春湖到南海城的路程将缩短三分之一,往返时间更是减少一半以上。

    同时,百越这边,李薇薇和凌邦也在修建从女王城至南海城的官道。若能贯通,到时,宋宁便可从春湖直抵女王城。路程和时间同样大大缩短。此事只要想想都叫人激动。

    另一条则是从墨灵经清郡、阳郡至山南福泉郡,最后一直延伸至东珠城。这条路线更长,约两千多里。

    墨灵在清郡最北端,东面是盐海郡,西面是泰郡、南面是清郡,均有水陆要道相通。一旦这条官道修建成功,将大大加强东南六郡与山南地区的联系。

    尤其是等东珠城也建成以后,东南内陆这边的货物将可走这条官道由东珠城出海,比之从舟山绕过东南沿海要便捷许多——这无疑将大大促进东南内陆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

    宋宁当即同意了修建这两条官道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一条东西走向的官道,将巫郡与阳郡之间也一并连通。如此一来,从墨灵便可走陆路直抵山南的治所南海城。墨灵明年将成为他的新“都城”,而南海城是山南的中心,两大重要的城池之间怎能不互相连通?

    当然,这样一来,工程量也会相应的增加。宋宁询问了一下,三条官道想要全部修建完成,以现在的人力财力,最快也需要三年时间。

    “无妨,三年就三年。”宋宁最后拍板道:“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可谓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莫三年就是十年,二十年,我们也要做。而且帝国各地战火连连,烽烟不息,唯有我东南和山南稳定,不曾有大的战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