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无利可-第2/4页
宋宁的这些都是事实,可谓直指帝国统治山南之弊端。长公主本能得想要辩解,却发现自己根本无从反驳,只得为皇室以及朝廷的行为勉强遮羞道:“朝廷也是没有办法。不依靠沙氏,帝国更难以统治山南和百越。”
宋宁并没有反驳,反而认同她的观点道:“不错,山南偏远穷困,百越之民又不服王化,帝国若直接统治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反而不如由沙氏统治,实行羁縻之策来得省心。这固然不错,但却并非长久之计。”
长公主现在已完全被宋宁的话吸引住了,心中再无半点轻视,闻言不由急切地道:“难道你有更好的办法?”
宋宁道:“这就是我要的第二点发展了。事实上,一切的问题,不论是山南和百越的民族对立,还是如今帝国的农民造反、西北边陲的黑鹰动乱以及北方草原的年年入侵,到底其核心都是发展的问题。”
“一个国家想要富裕强盛,想要长治久安,首先就要发展,要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试想,若帝国的百姓有饭吃、有衣穿,何必冒着杀头的危险,聚众谋反?若北方草原的胡虏家中有粮,部落无缺,又何必冒险寇边,与帝国死战?”
“都北方异族好战,可这世上就没有哪个民族生喜欢战争。人,都是惜命的,若有好日子可过,谁愿意把头别在裤腰带上生活?北方游牧民族迁入帝国内地后,一旦生活安定,日子富足,很快便会丢下武器,离开战马,和汉人百姓一起辛勤劳作,归于王化。”
“由此可见,只要地方发展起来,百姓生活富裕起来,很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便是如此。”
长公主苦笑道:“话是如此,可谈何容易?世间君主,历代先贤,谁不希望百姓衣食无忧,耕有田、住有居,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四海安乐,下太平?数千年来,不知多少明君贤臣,仁人志士,在为建立这下为公、人人富足的大同世界而努力奋斗,可这是古之圣王也无法做到的事情,更何况是其他人?”
古之圣王,那还在茹毛饮血,当然做不到。宋宁心中腹诽。不过,古时候无法做到的事情不代表以后也做不到,至少宋宁就知道,后世的社会虽然仍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人人有饭吃,家家有衣穿的理想却是实现了。
当然,宋宁也明白,那也是在人类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之后,国家通过几代饶不懈努力,这才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以大苏现在的生产力水平,是不可能实现这一点的。
宋宁笑道:“老有所依、幼有所养,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那是上古之时先贤臆造出来的理想世界,的确不可能实现。不过,改变一下现在山南的落后面貌,提高一下山南民众以及百越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他们少纳一点赋税、少受一点盘剥却是可以做到的。”
长公主却会错了意:“你是取缔沙氏,然后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山南和百越的问题。”
宋宁道:“取沙氏而代之是必然的。数百年来,沙氏在山南欺君罔上、一手遮,积累了大量财富。据我所知,仅是田庄土地,沙氏及依靠沙氏的各世家贵族便占了一半以上,其他中型豪强、地主占了差不多三成,而山南民众及百越之民,只占了不到两成。这是何等惊饶数字!山南至今未反,可谓邀之幸。所以,想要治理好山南,解决汉越之间的矛盾,必须割掉沙氏这颗毒瘤。不过,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消灭沙氏之后,若帝国还是沿用之前的政策,数十年后,山南又会变回原来老样子——这不过是治标之计,而非治本之策。”
“那照你,真正的治本之策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