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精神意志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姜祁轻声的念诵着天论的开篇。

    

        可以说,这是荀子精义的集大成之作,讲述的正是“人定胜天”与“制天道而用之”的道理。

    

        同时,这也是荀彧修行的核心。

    

        在全面接收了荀彧的“术”之后,姜祁并没有睁开眼睛,因为这只是一个开始。

    

        方才就说过,汉朝时期文道修行者的内核是“精神”。

    

        虽然荀彧本人的精神意志和姜祁肯定是不一样的,这种独一无二的意志也不会是传承。

    

        否则,姜祁就会变成第二个荀彧。

    

        这个道理,就跟当初姚广孝没有将自身三教同修的精神意志传承给姜祁的原因一样。

    

        但是,虽然独有的意志烙印不能够传承,但精神强度是可以的。

    

        “呼”

    

        姜祁缓缓的吐出一口浊气,只感觉脑海泥丸宫一阵通透。

    

        那感觉,就好像是在闷热的夏天,额头接触到了冰块一样。

    

        突如其来的通透让姜祁的精神一阵振奋。

    

        精神与灵觉不同,两者看似是一个东西,实际上压根就不在一个赛道。

    

        灵觉是依靠灵魂,借助玄炁延伸出去的“眼睛”。

    

        而精神意志,则要更加的本源一些,脱胎于人自身的“自我”。

    

        对自我的认知越清晰,精神也就越强悍。

    

        所以,汉朝时候的两个修行方向,看似是背道而驰,但实际上最后是殊途同归,都是在开发与挖掘“自我”。

    

        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而姜祁此刻,就迎来了精神上的强化。

    

        精神与意志是两个概念。

    

        举个例子,前者是人本身,后者是这个人锻造的铠甲。

    

        没有人穿,铠甲就失去了意义,没有铠甲,人就没有安全感。

    

        而这副名为意志的铠甲,要自己亲手打造。

    

        来自荀彧的铠甲不能够继承,但前者可以。

    

        精神在萌芽,然后缓缓的膨胀,生长,最后成长为参天大树!

    

        姜祁只感觉自己感知中的世界更加的清晰可见,就好像之前看世界的时候,眼睛上蒙着一层轻纱,现在轻纱褪去。

    

        “铮!”

    

        姜祁依旧闭着眼,但眼中却闪耀过一抹无形的光芒。

    

        “成了。”

    

        姜祁轻轻的呼出一口气。

    

        荀彧的传承基本上已经全部接收。

    

        最重要的“精神”与“术”,都已经如臂指使。

    

        剩下的就只有,给精神套上名为“意志”的铠甲。

    

        这一步急不来,需要姜祁自己去参悟,不能直接拿荀彧的过来用。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