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碳基芯片:代号T17-第2/3页
“楼上的傻吗?江成都不知道?大学4年读完计算机、微电子两个专业本硕博,整出了duv、euv光刻机的大佬,这都不知道?”
“嘿嘿,可能他们村刚刚连上网吧。”
“不过,真的太牛逼了,江成不愧是我的偶像!”
“听说水木大学这两年计算机系外出留学的都少了很多,因为大家都觉得最牛的计算机技术在华国,在江成这里。”
“我是计算机系的,话说现在我们都要上《江氏多维脉冲神经网络》课程了,好难啊,呜呜……”
“微电子系,学的最新版的《阻变式存储》,书是徐伟大佬和江成大佬合著的。”
……
不知不觉,楼歪了,不少在校研究生开始吐槽了起来。
但吐槽归吐槽,心里头的自信却是少都少不了,学的这几个课程,全是前沿中的前沿,而书的作者不再是英文名,而是华国人。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成为院士之后的江成,后面还会更多的书出来,让他们痛苦不已。
---(?ˉ??ˉ??)----
水木大学微电子所。
碳基芯片的研究仍然没有落下来,一部分人帮助枫火半导体完善生产线设计,以及重大设备研发指导。
剩下的人,在丁成俊的带领下,完善碳基芯片。
在江成的设计指导下,让大伙更新芯片的进度非常快。
等到11月11日的时候,丁成俊已经把代号t17的碳基芯片给设计并制造了出来。
“江董,这款芯片你看看,设计了两个核心,频率达到了4.5ghz,但功耗不到1w!”丁成俊忍着激动说道。
这枚芯片被封装了,但用的不是现在芯片的封装方式,而是一种新型的绝缘膜覆盖在上面,故而整个芯片非常轻薄。
双核心,4.5ghz!
这个是碳基芯片优势所在,虽然目前制程才只达到45nm,但已经展示出了强大的能力。
高频率、低功耗,还有更强大的使用范围。
江成在体内超算中模拟了一下,感觉基本达到了自己的要求,“可以达到4个核心吗?”
“要制程工艺再提升,32nm内,我们完全可以整出4个以上的核心。”丁成俊说道。
不过,随后他又说道,“因为芯片的电路逻辑不一样,有4个电位,我们的指令集虽然优化了一些,但还不够好。”
最为主要的原因是,这是一款全新的芯片,相关逻辑也并不一样,按丁成俊等人的理解,虽然江成上了好几堂课,但完全掌握和领会却没那么容易。
就像是普通的逻辑计算,一般的二进制处理器,采用的是加法器、乘法器这一类,但对碳基芯片来说,还有更为简便的方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