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耿恭教诲与无法彻底解决的匈奴-第2/2页



    身为现代穿越者,因为容易获取外界信息,普遍都能有所谓的大局观,放到三国演义之中就是,但凡历史及格的人,都能对天下大势侃侃而谈。

    但是有大局观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个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缺点。

    让他谈大势,他能给你胡吹乱扯一大堆,但是一旦问及具体该怎么做时……

    比如这匈奴大军围城,该怎么解时,大概除了弃城之外,也就只有夜半袭营这一个办法了。

    因为李帝知道历史,所以他知道这时候大汉的京城,正是处于权利更迭的关键时刻。

    指望援兵那肯定是没有的,没有皇位上的那位颁发调令,这种特殊时期,任哪位驻边将军胆敢擅自调兵,那都是一律按造反定罪。

    没有援兵,那也就意味疏勒城所能依靠的,就只有现在所拥有的这不到四百将士。

    而匈奴大军围城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想强攻疏勒城,只是想保持退路通畅,也并不是匈奴的主力军,反而是殿后清路的小股骑兵。

    这也就意味着,就算袭营成功,打退现在包围疏勒城的匈奴骑兵也是无用。

    因为败退的匈奴游骑,很快就会叫来大股的匈奴游骑,再次将疏勒城包围起来,保证他们的后路通畅。

    也是经过大哥耿恭的耐心讲解,李帝才对历史上所发生的这次疏勒城守卫战,有了一个切实的了解。

    怪不得这些匈奴,具历史上记载,从四五月份就开始频繁异动,自耿恭从塞外退守至这疏勒城后,七月起匈奴大军对疏勒城的策略,就一直都是围而不攻。

    史记记载中,驻守疏勒城的耿恭,也曾数次率兵出城对匈奴发起袭营,但却如同驱赶蚊虫一般,疏勒城刚刚解围没多久,就又会被赶到支援的匈奴大军,将疏勒城给团团包围。

    从一开始的堵门不管,到后来绝断涧水,乃至到李信所说的四个月后,匈奴大军不顾兵力损失,而强行运土填城也要将疏勒城给攻打下来。

    估计那时候,大概就是匈奴大军,从大汉掠夺完物资与人口,正准备返回塞外之时。

    而不单单是因为疏勒城食用匈奴人尸体的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