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 37 章



“五、五百斤?”苏梓临怀疑道, “每样五百斤?”

 “怎么了,没那么多货吗?”老刘问。

 “.......有是有。”

 “哦,那我这是要多了还是要少了?”

 “不是多少的问题, 是.......”苏梓临停顿道:

 “算了, 没问题。”

 这五样农作物,每个五百斤,也就是总重1250千克。没必要动用大卡车,即使是用蔡叔的小货车也能运。

 当然, 方便起见, 希望老刘能有自己上门提货的船才是最好。

 只是没想到第一家主顾的目标,竟然直接忽略了其余物资内容,直指大棚农作物。

 “不对不对。”他突然又否定道,独自念叨:

 “我想想啊, 绿叶菜,绿叶菜时间长了不好存, 辣椒没必要这么多, 土豆.......土豆是个好东西, 能囤, 不过考虑长久之计, 还得要种子.......”

 “刘伯伯,真的不考虑考虑别的了吗?”沈未极力推荐道, “您看,这大棉袄, 这小太阳,这大皮靴, 不趁机来一点, 到了冬天可怎么办啊!”

 “这些不用你们的货, 我自有办法。”老刘回答,“只有粮食,我得把我的农庄种满囤满。否则妖邪出洞,我在里边一躺就是十天半个月,没吃的可怎么行?”

 “你们看,这稻谷仓,这腊肉,这酱油缸,这腌菜........”

 他伸手炫耀着院子里的王之宝库,随后得出结论:

 “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鳖,那都是缩在屋子里躺出来的啊!”

 “........”

 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一篇以六十岁男性为主角的囤货文的话,那么想必这位老刘同志一定可以一争男主角地位。

 “那,你准备用什么来换?”无视他的自我发挥,苏梓临问道。

 老刘颇有王霸之气地指向围墙外边:“只要不是我院子里的和田里种下的,随便挑。”

 农庄目前看起来一片祥和,大家便再次从墙洞里钻出来考察。

 一个是山脚村落,一个是农庄区。这样的自然条件优势相比人口密集、道路复杂的历史街区和民宿区,确实容易在丧尸肆虐的古镇中占据优势地位。

 仗着有温室大棚,挑选各种作物种子便再也没了顾虑。

 敢种就敢长。

 于是在余巧曼的建议和挑选之下,小队迅速选好了要交换的种子。

 农庄西面还有一个小型工厂,是之前提供给游客临时加工在农庄里收获的作物的。因此像碾米机和榨油机这样的机械,也就理所当然收入囊中。

 “这是你们这趟的第一笔交易?”老刘回头确认道,“跟我家的农庄?”

 “嗯。”苏梓临点头。

 他转身撕下报纸上的一角,用钢笔在上面一字一句写下了他的订单,字迹苍劲有力:

 [①景门镇,平宁街南路5号,泉宕农庄,刘起发:

 (未交付)

 小白菜×500斤

 白萝卜×500斤

 菠菜×300斤

 朝天椒×100斤

 土豆×700斤

 小白菜种子×500颗

 菠菜种子×500颗

 朝天椒种子×300颗]

 他郑重其事盖了个泉宕农庄的红印章,递过来:“拿去吧。”

 随后,苏梓临也把这边写好的订单递给了他。

 [T市,铜江艺术大学,生产合作社:

 (未交付)

 水稻种子×20斤

 小麦种子×20斤

 藜麦种子×20斤

 花生种子×10斤

 油菜花种子×10斤

 黄豆种子×15斤

 棉花种子×10斤

 向日葵种子×5斤

 碾米机×3个

 榨油机×3个]

 “我这些东西你们现在想带走就可以带走,不过你们的货我要怎么拿到手呢?”老刘带上老花镜仔细阅读。

 “环山公路要开一个小时,所以最快的方式就是水运了。”苏梓临说,“从这边的渡口到我们的江堤,半个小时往返。”

 “哦?”老刘惊喜道,“那.......”

 为了防止他提前白惊喜,苏梓临干脆道:

 “但是我们没有船,想要最快速度到货,建议自提。”

 老刘脸上欣喜的表情立马消失。

 他瘪瘪嘴:“好说好说,干农庄这么多年,运货的小轮渡还是有的,我找一条来,送货上门,再顺便提货还不行吗?”

 话音刚落,他又小声嘀咕:“真是的,要不是为了吃食,谁卖命还往外跑这一趟......”

 “那就.......成交?”苏梓临回头看向大家。

 毫无疑问,当然成交!

 “等回了学校,五天之后的早上九点,您就可以来上门提货了,我们等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