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韩武子怒杀郑幽公 赵献子迁都中牟城(更下)
赵浣要迁都,便召集大臣商讨此事。
站在最前面的赵相高赫首先说道:“当年董安于建造晋阳城,距今也近百年,此城历经多次磨难,而岿然屹立,先主赵襄子谓之为英雄之城,此城乃赵氏心中的圣殿,它具有绝对的号召力,所以它成为了我们的政治中心,它的重要位置无可替代。”
大殿里有了嗡嗡的声响,赵浣听高赫讲了这些大道理,看着高赫衣冠楚楚地站在那里,背着光,使他的影子在地上显得那么长,真像一条蛇。
他知道高赫是不愿意离开晋阳而去中牟的,这高赫代表着一大批公族的利益,而这些公族的利益都在晋阳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了,像正在成熟的麦田,他们是坚决不会轻易放弃这些利益的,他们更不许别人来收割他们的利益的…
这时,站在中间位置的上大夫公仲连轻咳了一下,出班说道:“当初先主赵襄子,高瞻远瞩,以晋阳为中心,谋得代地,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患楼烦南扩,把代城做为前沿和战略缓冲之地。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已经很有规模,而且楼烦的势力范围也已经向林胡靠拢,所以我们的主要威胁已经不在北面,而逐渐转到了东南面,并且发展的机遇也不在北面,而是在东南面。然而晋阳的地理位置与中牟比较起来,鞭长莫及而不具备优势了,因此…”
还没等公仲连说完,高赫就打断他的话,黑着脸说道:“中牟城地域偏远,资源匮乏,并且其与魏临,与齐和卫近,如有战事,此地无险可守,因此,不适合为都,只适合为邑。”
“现今,魏斯已经启用李悝为左相进行变法,逐步废除公族贵族的特权,虽然触动了公族的利益,但是却引四方之才来投,同时,在经济上又实行了尽地力之策和善平籴之法,鼓励农民勤于耕作,加之大臣西门豹出任邺城令后,治理漳河,开渠灌溉,使贫瘠之地变成了良田,极大地调动了魏农的积极性。这一切举措,本来就使得在原本三晋分得智瑶的土地时,就占了大部分粮食主产区的魏,又向土地贫瘠的东部扩充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表明了魏斯的战略目光已经向东部转移,表面上看,这是魏斯在自己的领地内发展经济,其实,这是暗地里和赵在抢夺资源,所以,我们也要将今后的发展重心向我们的东南部边鄙调整。时不我待啊!不要再守着原来的一亩三分地了,而是要坚定不移地将政治中心迁往中牟,在东南部重新规划布局,把过去的一些不利于时下发展的制度进行变革,把东南部地区流失的土地和人民吸引回来,用此固本浚源之策,与那魏斯来一场没有硝烟的资源争夺战吧!”上大夫任登慷慨激昂地说着。
“任大夫滔滔不绝,无非就是要证明东南部地区的重要性,但就算是要迁都,中牟也非最佳之选,众所周知,此地西靠太行,东临淇水,地段狭窄,物产贫瘠,又与魏接壤,如真有战事,那魏斯就可一脚踏进中牟,而我们都无回旋的余地…”高赫边抬头看着赵浣,边摇头晃脑道:“哎!汝等这是要将赵,引向危险之地呀…”
他的一番言论顿时让这个朝堂上,像用大鼎熬制着肉皮,热气腾腾而又气味不爽。
“高相说话总是离不开如有战事,就好像我们非要和魏斯干一仗不可似的,汝这是把魏斯做成了假想敌了吧…”中大夫胥己有点嘲讽地说道。
“哼…汝这小小的中大夫也敢藐视本相,是何居心?汝等非要将吾主限于困顿之地不可吗?此祸国之谗言,搅政之谬论,非佞臣不左,其罪当诛也!主公,臣请将这狂卑之徒拿下…”高赫边说边手舞足蹈地看着赵浣。
赵浣忙阻止道:“高相,大人不计小人过,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了,您还是接着说说您的高论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