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越令尹巩邑会赵桓子 晋赵狗伐齐破句俞门



    赵襄子的葬礼圆满结束后,贵宾们都各自回国,而参加葬礼的那些公子和公族们,积压在心里的怒火终于爆发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原来公子们要求赵襄子葬礼的规格是按照诸侯之礼来办理,也就是说必须要五个月下葬,必须要风风光光高规格的下葬。可是,赵桓子当初是同意以诸侯之礼办理,但是,却忽然改为三个月下葬,这明明是大夫之礼,这还了得!这不是耍我们吗?岂有此理!于是,他们这些公子和公族就联合起来要抵制这个事情。

    赵桓子派原过和高赫给他们做工作,他们见各国贵宾也都如期而至,并且周天子也派使臣出席葬礼,所以他们也不想搞得太狼狈,便勉强同意先办事,后说理。

    但是这些公子心里始终不平衡,总觉得被愚弄了,所以葬礼一结束,由大公子赵雄为主,联合了这些公族,一致要求赵桓子必须给个说法,来平复一下他们“受伤的心灵”。

    他们哪里知道,这事其实是赵桓子早就和张孟谈商量好了的,就是要让赵襄子下葬的时间按照大夫之礼办理,其他的规格按照诸侯之礼,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赵桓子想急不可待地要会见这些诸侯。

    现在公子们闹事,赵桓子索性甩锅给高赫和原过,让他们处理此事。而高赫亲自去送中山文公回国,暂时不在晋阳,所以原过只得自己来应付此事,没办法,主公安排的事哪能不办呢?不但要办,而且还要办好。于是他就将这些公子请来,对他们说道:“先主赵襄子的葬礼如此风光,公子们怎么还有意见呢?这一切可都是按照诸侯之礼办理的。”

    公子赵雄吼道:“放屁,周礼哪条说到诸侯下葬是三个月,汝他妈的糊弄鬼呢?”

    原过不慌不忙的解释道:“公子息怒,哪一条不是诸侯之礼呢?公子们可看到,先主之棺椁是五重的吧;随葬车马的战车十二套,战马七十二套,军阵十重,是吧;随葬礼器是七鼎六簋,是吧;随葬乐器编钟两架,是吧;随葬牲殉是大牢,是吧;随葬人殉是百人,是吧;连老臣常庄谈都自己陪着先主殉葬了。这还有什么不对的吗?至于为什么是三个月下葬,这完全是按照先主赵襄子的遗愿办理的,据那常庄谈说,先主曾经和他说过,如果自己百年后,一定要按照周礼办理,不要僭越,因为他自己一生都是一个维护和遵守礼法之人。但是,新主又觉得完全按照先主赵襄子的遗愿办理,恐礼薄于他,于心不忍,所以下葬时间按照周礼办理,其他形式皆按照诸侯之礼办理的,这有何不妥吗?”

    那些公子听原过说这一切都是常庄谈传达赵襄子的遗愿,他们知道,这常庄谈已随先主下葬了,死无对证。再说,也确实是这样的,除了下葬的时间是大夫的规格,其他皆是按照诸侯之礼办理的。

    但是,就这样几句话,就让人家打发了?原来气势汹汹的来,如今蔫不出溜的走,也太没出息了吧。于是,他们觉得既然闹了,那就索性闹下去,管他有理没理的,反正就赖着不走了,非让赵桓子出来,亲自给他们个解释。

    原过见此情景,也没有办法了,他知道,自己只不过是赵臣,而面前的这些人都是他的主子,他惹不起啊!于是,他让这些公子稍候,他去汇报。

    赵桓子心里明白,他们这些公族哪是对赵襄子的葬礼不满,分明还对他篡位这事不满,这完全就是冲他来的,他们就是想借这事出口气罢了,哼,不来横的是不行的。

    没过多久,就见大司马延卲亲自带兵把大殿包围了,并且要和各位公子单独谈谈。

    这些公子一看延卲来了,当时就又心慌了,当初赵桓子篡位时就是这阵势,今天这是又要重演呀!于是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灰头土脸的,都走出了大殿,回到自己的府里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