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话 我家太爷-第2/3页





    太爷他们离开了黑风岭山区,进入了HLJ地境,只能选择参军混口饭吃,于是就成了东北军阀郭松龄的部下。我简短一些,当然在‘看尸’的那些年中,也有故事,那不重要。郭松龄并不知道他手下人收编的士兵是什么来路,在和张作霖的战争中部队被打散,我家太爷他们也就成了散兵游勇。后来局面越来越乱,被收进奉天管辖之后没多久,我家太爷跟着部队辗转入关,当时路上走的匆忙,连收编他们的部队长官是谁都不知道。

    东家和我们喝了一口酒,对我说道:“东北军阀的战斗力很强,在当时三大军阀中‘奉系’军阀的战斗力是第一的”。

    “是的”我回答道:“我爸和我说过,太爷的枪法很好,这在当时的部队中是很平常的,普通的士兵基本上都有一身过人的战斗经验,十几岁的少年神枪手比比皆是。这些都是东北连年混战的结果”。

    咱们还是继续说,等到了关内,情况继续恶化,几场大的战役下来,部队打散了重组,重组后又被打散。那个年代就是那样,士兵们都不知道为了什么打,究竟和谁在打。我家太爷他们一伙几十人被编入一个连,那些年中,对于分散的部队,收编改建的事情就在战场上,毕竟当兵的本意是为了几块大洋,有的甚至一天三易其主。后来大战结束,那支部队被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十二军,军长孙殿英。

    那一年,是公元1927年。

    “哦,原来是东陵大盗”东家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说道:“原来你是当年孙殿英的盗陵部队的后代,早年有些人就说过,当年孙殿英的盗陵部队中有些人事来自东北山区的土匪胡子,这些胡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干过刨坟掘墓的勾当的。看来这并非是空穴来风”。

    “是的”我说道。

    当时有很多人都是比较大的绺子里的悍匪,杀人如麻,他们身手高强,而且还是盗墓的老手,甚至还堂而皇之的做上了官倒。他们炸开裕陵的地宫最后一道汉白玉石门后,看见乾隆的几吨重的巨大棺椁的时候,才有了一些害怕,并不是电影上的进金刚墙之前就害怕的不得了,有些人对机关巧簧还是有一定见识的,也不相信鬼魂之说。这是一伙大张旗鼓的官倒部队,第四道石门无法打开,动用炸药也是冒险之举,这和第一道炸开本质上要危险得多。当时就有人想到是地宫的积水把棺椁移到这里,可是很快就排除了这个说法,更不是当初在入葬之时就放在这里。打开棺椁之后,乾隆的骨质酥黑,一个小白脸瘦子士兵立刻就说,这不会是毒死的吧。用火把一照,头骨的两眼闪着暗淡的白光,所有人一惊之后的后退,当时就有几个人掉进积水中。一起还有五个后妃的棺椁,在一角落里的棺椁中,一个小巧的女尸站在棺内,火光闪过之后,人们看清了这个女尸像是30几岁,可近看身形才看出来这个女人很大年纪了,只是保养的很好而已。谁都不知道这个女尸的棺椁怎么会孤零零的一个放在角落里,几个胆大的上前用火把照着细看,才看出那是一具百年以上的‘生僵’,生僵是一种说法,也叫生尸,是指不能起尸的不腐尸身,其至少需要几个苛刻的条件才能起尸。可能是这具女尸生前用的汤药,还是什么别的养身养病的食物,在潮湿的地宫中尸气汇聚,才成了‘生僵’。众人动手之前将女尸弄到了西南的水较深的地方,生僵不容易‘走气’,所以放在水深的地方,希望如果‘起尸’的话,齐腰深的水能够阻挡一会儿。后来在离开的时候,有人将几个餐具一类的东西丢回墓室,是因为当时有些人有些‘规矩’是不能拿死人吃饭的东西的。我家太爷就扔回去一个金碗,那时候的太爷,重规矩也迷信。

    东家问道:“那最后你的太爷是怎么回到东北的?”。

    我回答道:“当时溥仪在天津的日租界,表面上不问政事,他说什么不报此仇不是爱新觉罗子孙,我家太爷他们就还留在部队里,爱新觉罗宗室的势力还是有的,他们认为手中还有枪就什么都不怕。在天津时部队无所作为,孙殿英也是被一些麻烦缠身。就有些知情的下级军官和士兵纷纷逃离,我家太爷也化装成了一个进步的青年,换上便装,带着手枪离开了部队,当时‘跑兵’的事情时有发生,没人会在意一个普通的士兵逃跑。和我家太爷一起走的一拨人共有九个,离开天津之后就分道扬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