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导引术



    陆先生尽管心下欢喜,却不敢接世子殿下的话茬,只要被公子矩岔开话题,他便能滔滔不绝地一路说下去,最终离题万里,不知所云。这种经验,陆先生相当不缺。

    陆先生见他越猜越离谱,只得自己揭晓答案:“那女子举手投足间极富韵律,一般而言只有武人或伶人才会如此。武人相对简洁单一,多余的动作较少,那女子却灵巧而繁复,所以她必是伶人无疑。”

    公子矩赞叹道:“陆先生不愧有六艺俱佳之名,一望便知她是艺人......且慢!难道她是孟冬楼?”

    陆先生点了点头。

    公子矩斜着眼怀疑道:“不会这么巧吧,你确定是她?”

    陆先生重重地点头。

    公子矩倒也不傻,问道:“就凭你刚才的推测,不好断定吧,难道有人和你通了消息?”

    陆先生答道:“据咱们撒在驿道上的探子回报,孟家班有两人脱离大队先行一步,便是这对男女了。”

    公子矩兀自嘴硬道:“凭这个也不能证明她一定就是孟冬楼啊。”

    陆先生对世子殿下的认死理最是了解不过,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公子矩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还总想着试一下能不能破墙而出。

    陆先生笑道:“世子殿下言之有理,不过,大约两年前,我自己跑去魏国看了出戏,台上唱戏的那人叫孟冬楼,和酒桌上那女子好生相似。”

    公子矩瞪眼大怒道:“这话你不早说,却兜了偌大个圈子慢慢拿我来消遣!”

    门客这一行当,古已有之,寄食于公子王孙门下,也称清客或帮闲,供主子消闲解闷原是本分,但在陆先生看来,高士智者虽择主而事,也绝不可缺了自矜身份的雄豪精神,那么反过来,相互消遣实属寻常。

    至于世子殿下发怒又有何妨?

    道书上曾有提及,人有五脏,化五气,入五行,相生相克,一番推导后可知,怒生喜,怒克思,发发怒养心健脾,好处多多。

    何况自打解甲让政之后,没哪国君主比世子殿下活得更憋屈了,倘若每天不怒个三五回,岂不是早给憋出内伤了?

    小雨初歇,碧空如洗,驿道上轻尘不扬。

    不远处一名剑柄缠着黄丝带的少年凝目远望,只待六安侯或大青衣一现身,便会飞跑去给酒肆旁的朋友通风报信。三三两两的渔夫农人挑着自家物产进城贩卖,墨里不比别处,一天有四市,瓜果菜蔬鱼虾蟹尤为新鲜水灵。

    陆先生说道:“六安侯很快便到。”

    公子矩指着路上行人,问道:“这里头有我们的人?他们刚才传了消息给你?”

    陆先生点头道:“刚才那菜农比划了个手势,是出门前姜大管家跟我约定的暗号。”

    公子矩再问道:“我这趟出来,府上派了多少人手?”

    陆先生摇头道:“明面上就我们几个,暗地里有多少我也不知,府上探子、死士两样,向来由姜大管家操持,我就是个给世子殿下收风传话的。”

    公子矩抬头望天,怔怔地不言不语。只要离开太史公府,不论在哪里总感觉暗中有人窥伺,如芒刺在背,明知是自家安排的护卫,可这般阴魂不散的着实不好受。去问姜大管家,也是一问三不知,逼急了,便说府上规矩一贯如此,有意见尽管找姜太史公去提。嘿嘿,如今这位姜白石,不提也罢。

    驿道上车马未见,蹄声先闻。

    打头一辆青铜高车,后面稍远处旌旗招展,大群少年男女骏马华服相拥而来。

    潘子安原是轻车简从,只带了书童一人,但是沿途不断有小侯爷的死忠加入,弄得潘子安不厌其烦,最后实在架不住这些人的誓死相随,只好让小书童充作领队,慢慢吊在后头。这伙人在左亭长的驿馆用过饭,便急匆匆地赶来,生怕错过了和小侯爷一起进城的机会。追上后,立马打出自制的仪仗,既给小侯爷捧场,也给自己长脸。

    远远地望见亭子下那个高高瘦瘦的身影,潘子安一扬手,身后十几丈外骑马跟随的小书童高叫一声:“止步!”率先勒马站定。

    潘子安面露微笑,车马不停,将近百步时,一人从车上飞身跃下,边跑边喊着“锯子锯子”,原来是花家七少爷心情激荡,迫不及待地向着墨矩飞奔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