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吕颐浩-第6/9页





    其他人也是回忆起了赵鼎传里提及的他与吕颐浩相争这段,然而具体细节却是有些模糊不清了,不过这不还有一个不仅过目不忘,甚至听了一遍就一字不差能全文背诵的胡寅嘛,在众人的要求下,胡寅只得叹了口气,把之前赵鼎传里的部分给背了一段出来:【宰相吕颐浩请上幸浙西,下诏亲征,鼎以为不可轻举。颐浩恶其异己,改鼎翰林学士,鼎不拜,改吏部尚书,又不拜,言:“陛下有听纳之诚,而宰相陈拒谏之说;陛下有眷待台臣之意,而宰相挟挫沮言官之威。”坚卧不出,疏颐浩过失凡千言。上罢颐浩,诏鼎复为中丞,谓鼎曰:“朕每闻前朝忠谏之臣,恨不之识,今于卿见之。”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李纲、许景衡还有宇文虚中都惊得目瞪口呆。赵鼎看了一眼身边笑得已经是春风满面的张浚,也是无奈辩解道:“这伪书里的确是这么写的……但现在官家肯定不会允许什么宰执相争,挟裹台谏攻讦宰执之类的事情发生了对不对?之前李公相弹劾张相公的事情不都被官家给亲自按下不表了……”

    “赵元镇,你什么意思,不要扯这些不相干的事情!”张浚陡然收了面上得意洋洋的笑容,有些慌乱地瞥了一眼面无表情的李纲,曲端见他失态至此,忍不住跟着嗤笑了一声,心想这神秘空间真是妙啊,有怨的报怨有仇的报仇,大家一个也别想置身事外。

    也不对,到底林尚书还是可以置身事外,他有些遗憾地瞥了一眼因为事不关己就可以名正言顺一言不发的林景默,一时间竟不知道是该羡慕还是同情他。

    【奉化贼将琏乘乱为变,劫颐浩置军中,高宗以颐浩故,赦而招之。寻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颐浩请兵五万屯建康等处,又请王燮、巨师古兵自隶。将之镇,而李成遣将马进围江州。乃驻军鄱阳,会杨惟忠兵,请与俱趋南康,遣师古救江州。贼众鏖战,颐浩、惟忠失利,师古败奔洪州。颐浩乞济师讨李成,高宗曰:“颐浩奋不顾身,为国讨贼,群臣所不及,但轻进,其失也。”诏王燮以万人速往策应。颐浩复军左蠡,又得阁门舍人崔增之众万余,军势复振。命王燮、增击贼,败之,乘胜至江州,则马进已陷城矣。朝廷命张俊为招讨使,俊既至,遂败马进。进遁,成以余众降刘豫。】

    【诏以淮南民未复业,须威望大臣措置,以颐浩兼宣抚,领寿春府、徐庐和州、无为军。招降赵延寿于分宁,得其精锐五千,分隶诸将。张琪自徽犯饶州,有众五万。时颐浩自左蠡班师,帐下兵不满万人,郡人皇骇。颐浩命其将阎皋、姚端、崔邦弼列阵以待。琪犯皋军,皋力战,端、邦弼两军夹击,大破之。拜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这段大家听了倒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毕竟就算轻敌冒进那也是这位吕大相公一贯的激进作风,就不说对错吧,至少听起来还挺正常,就连吕颐浩自己都没什么意见。

    【二年,上自越州还临安。时桑仲在襄阳,欲进取京城,乞朝廷举兵为声援。颐浩乃大议出师,而身自督军北向。高宗谕颐浩、秦桧(众人听到这个名字都开始叹气或者倒吸一口凉气,然而吕颐浩、李纲他们几个新来的一时间还有些觉得莫名其妙)曰:“颐浩治军旋,桧理庶务,如种、蠡分职可也。”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开府镇江。颐浩辟文武士七十余人,以神武后军及御前忠锐崔增、赵延寿二军从行,百官班送。颐浩次常州,延寿军叛,刘光世歼其众;又闻桑仲已死,遂不进,引疾求罢。诏还朝,以知绍兴府朱胜非同都督诸军事。】

    “诸位这是什么意思?”读完这段,吕颐浩对众人听见秦桧这个名字所表现出的过分失态模样显然有些不能理解,“秦桧其人我还是有些印象的,是故汪相公门生,如今事了金国,但在这书里看起来是还朝重新为官了?他又做了什么引得你们这般反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