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还是做个文抄公吧-第2/3页



    做事哪有那么简单,可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说说这事儿就成了。

    要打通上下游,要协调资源,要组织生产,这其中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是麻烦事,都有可能导致最后的失败。

    “县里的砖厂一块砖能卖3分3厘,他们是国营厂,人虽然多,产量也大,但是各种负担也重,所以他们的成本肯定比我们要高。我们虽然都是半吊子,可这烧砖也不是什么太高深的活儿,学起来肯定也不难,再加上这把子力气,相信烧砖不是什么问题,就是刚开始的产量跟县里肯定没法比,但是我们负担小,成本肯定能比他们低一大截,只要我们烧的砖好,再加上卖的比他们便宜点,不愁这东西卖不出去。”

    这话一出,柳云芳总算心安了不少,没一会就睡着了。

    待云芳睡着之后,楚江河看了看座钟,才九点半。

    换了换脑子,另起一行,准备写写别的。

    他有个决定还没有跟家里人说,就是他准备参加今年的高考。

    1978年的高考参加人数是610万人,最后只录取了40.2万人,录取率6.59%,比去年要好一些。

    如果说去年比较仓促,经验不足的话,今年的高考则要严谨许多。

    这也是为什么他不会冒着风险自己一个人去做生意,主要是因为不安全,挣到钱惹眼不说,要是因为做生意这件事被抓了,最后给自己一个投机倒把的名头,那今年的高考就别想了,太得不偿失。

    这年头就算你想去外地做生意,也不是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首先一个住旅馆就把你卡的死死的,没有介绍信,你就是想住旅店都不行,还有可能被当做盲流给抓了。

    正规的厂子,你要是没有介绍信,人家理都不会理你。

    你所有能做的事情都得在地下,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最终要想在这个时代走在最前列,那一直待在小河村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消息闭塞不说,政策的传导也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

    所以他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京城,只有去这个华夏的中心,制定政策的最前沿,才会有自己施展的空间。

    楚江河记得1978年高考时间是7月下旬,左右不过4个月的时间,那就让自己带着小河村的人折腾一下,看自己在这条小船上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吧。

    不过目前亟待解决的是生活条件的问题,其他的事情暂时不能做,目前唯一能想到的那就是做个文抄公。

    首先歌曲不能抄,邓丽君的歌现在还被批为靡靡之音,就连李老师的《乡恋》在今年刚一发表也被禁了。

    《乡恋》这首歌放到二十一世纪可以说平平无奇,但在这时无论是歌词风格还是演唱方式都被媒体批判是靡靡之音。

    李老师甚至被称为黄色歌女,这首歌直到1983年春晚的舞台上才被解禁,这也是时代的症结,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

    文学方面呢,众所周知由于风波的原因,加上知青返城,伤痕文学大行其道,自己也不懂这种文学,相关的资料倒是看过不少,算不上熟悉,也不能写。

    武侠?金庸老先生在1972年就已经封笔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都已经写完了,这个也不能抄。

    古龙的小说自己倒是看过几本,可出名的作品都已经完成了,这个路也行不通。

    就是真的抄出来,能不能出版还另说。

    思来想去,只有一个最合适,那就是科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