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高丽生变-第2/3页





    这些反对大穆太后的朝臣中就包括金日焕。他联合了一些大臣密谋废掉傀儡王治,将在大辽做人质的景宗长子王诵接回高丽继承王位。没想到东窗事发,这些人纷纷遭到了大穆太后的逮捕和迫害。金日焕提前得到消息,连夜逃出开州,一直逃入辽境才躲开了大穆太后的追捕。眼看高丽就将毁在大穆太后手中,金日焕没有办法,只得逃到东京辽阳府向东京留守耶律隆先求助。

    金日焕将大穆太后的种种行径以及想迎接质子王诵回宫继位的事告诉了耶律隆先。耶律隆先深知事关重大,一面将金日焕好生安置,一面派人将消息报给了上京。只是那时正值大辽伐宋失败,耶律贤在云州病倒,萧燕燕虽然得到了耶律隆先的消息,却一心都在耶律贤上,无心东顾,只把这件事耽搁下来。可是大穆太后却害怕起来。她当然知道自己名不正言不顺,虽然暂时用血腥镇压将高丽朝政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上京的王诵母子一日不除,自己就一日不能踏实。为此大穆太后心生一计,既然王诵作为高丽的人质留在上京,那么一旦高丽宣布对辽用兵,质子就会首先被斩杀。这样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借辽人之手除去王诵这个心头大患。于是大穆太后派人秘密与赵宋联系,承诺若赵宋再次北伐,高丽一定出兵呼应,对辽军形成夹击之势。

    高丽与赵宋之间的频繁互使都被耶律隆先安插在高丽的细作汇报给了他,又传到萧燕燕耳中。萧燕燕怒从中来,对于这个见风使舵、趁火打劫的邻国她早就想教训教训。这些年来,高丽在赵宋和大辽之间摇摆不定,每每赵宋对大辽用兵的时候,大辽都要担心东边的高丽会不会附和,又或者在鸭绿江地区趁机扩张。高丽景宗在世的时候,奉赵宋为正朔,若不是景宗顾忌身在上京的舜姬母子,乾亨元年宋军北伐的时候也许高丽就会出兵了。如今大穆太后操控朝政,丧心病狂,为了除掉舜姬母子一定不惜与大辽为敌。既然如此,萧燕燕心下一横,不如先下手为强。

    因为事关重大,在给辽景宗送葬回宫后,萧燕燕便找来韩德让商量,却没想到韩德让不说支持也不言反对,只面露难色。

    萧燕燕以为他心有顾忌,于是解释说:“其实,当年先帝选王诵来上京做人质,一是令雪妃母子团聚,亦是为今日埋下伏笔。先帝说,战国的时候,燕国发生子之之乱,赵武灵王扶植在赵国为质的公子职回国即位,既是燕昭襄王。燕王感恩赵王的扶植之恩,使得赵国干涉燕国内政长达十数年。因此,先帝将雪妃母子留在上京,好生对待,也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扶植一个心向大辽的高丽王。如今大穆太后一手遮天,操控朝政,高丽上下敢怒不敢言,大臣们也想迎立王诵为王,这不正是大辽的好机会吗?”

    韩德让脸色难看,躲闪着萧燕燕期待的目光,吞吞吐吐地说:“是,太后说的是。只是,只是臣担心...雪妃是否愿意。”

    萧燕燕展颜道:“她自然乐意。雪妃一直都想回到故乡,况且她们母子在高丽的时候没少受到大穆太后的欺凌。如今我不仅要帮她们母子回到高丽,还要让她的儿子做高丽王,她怎么会不愿意。”

    韩德让的眉头拧到一块,似乎非常为难。见太后一直盯着自己,他才轻叹了口气,说道:“太后,这件事臣本来答应保密。只是,只是若太后要行此策,想来...他也会亲自向您表明的。既然如此,不如臣今天先跟您说了吧。”

    萧燕燕一头雾水,但从韩德让严肃的语气中,她知道事情一定不简单。

    “几个月前,臣有一日同耶律贤适饮酒。他思绪烦愁,喝了很多酒,醉梦中他告诉臣,他...他...他与雪妃早已暗生情愫。”见萧燕燕登时脸色煞白,韩德让忙补充道,“不过,不过贤适跟臣保证,他们相敬如宾,绝对没有做任何对不起先帝的事情,他们也只有在先帝的家宴上才能见上一面。这些年来,贤适的身体每况愈下,也是为这件事担心自责。他和雪妃本想为先帝守孝三年后,就向太后坦白一切,然后带着王诵一起离开上京,去过普通百姓的日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