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太宗北伐-第2/3页





    萧燕燕见舜姬微微发抖,问道:“你认为大穆王后和高丽王会这么做吗?”

    舜姬冷笑着说:“大穆王后恨我们母子入骨,她根本不会顾及诵儿的性命。”想到高丽王,她的目光透出哀伤,喃喃道:“可是...可是诵儿毕竟是他的长子,他......”舜姬咬着嘴唇说不出话来。

    萧燕燕凝视着舜姬,淡淡地说:“舜姬,如今能救诵儿的人只有你自己。”

    “我?”舜姬抬起一双泪眼,不敢相信地问。

    “对,我要你给高丽王写信,用你所有的能力阻止他出兵。”萧燕燕目光炯炯,“你告诉高丽王,宋军根本没有可能从大辽手中拿走一寸一毫,就算高丽出兵也是无济于事。而一旦高丽破坏协约,助宋攻辽,大辽绝对会倾全国之兵踏平高丽!”

    望着萧燕燕坚决的目光,舜姬知道她说到做到。正犹豫着,忽然她听见门外传来诵儿无忧无虑的笑声,舜姬知道无论是为了诵儿,还是履行曾经的承诺,她都必须这么做。因此她收起惊慌,恢复冰冷,平静地说道:“臣妾明白了。臣妾虽没有完全的把握可以说服高丽王,但必会尽力一试。”

    萧燕燕离开后,舜姬静静坐在桌案前,双目微闭,右手端着毛笔却迟迟不落。王诵坐在娘亲的对面,虽然只有十岁,但作为质子,他早早就洞悉了人情的冷暖,因此眼神中有同龄人少见的成熟。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王诵还是静静地陪在母亲身边。半晌,舜姬缓缓睁开眼睛,对儿子欣慰地笑了笑,提笔写道:

    高丽王尊前跪启者: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与君一别经年,不得侍奉君侧,伏念君体安康。

    又到落雪生梅时,忆与君梅下煮酒,妾踏雪起舞,君抚琴为乐,望风怀想,时切依依。可怜如今分心两处,相忆缠怀,思念往还,恨无交密。但望君见新人笑,不忘旧人情。

    子诵将至舞勺之年,福萌祖德,孝悌忠信,能文善武。唯思父心切,每念父王,不禁垂泪涕下。每日辰时,必向东叩拜,尽膝下之礼,其心诚也,其志可叹也。

    然,妾闻宋主意图联高丽攻辽。殊不知,辽之虎将雄兵非宋可敌也,宋之谋划亦在辽之帷幄中。且辽于宋远,于高丽近,若辽击高丽,宋必不相救。故,宋邀高丽为盟,实则以高丽为盾也。辽主有言,愿与高丽永结同好,定约互信,待子诵亦如皇子,虽为质而不需终日惶惶不安。望君念民念妾念子,三思而后行。

    登兰台而遥望,神怳怳而外淫。唯愿有生之年,可再见君颜。海天在望,不尽依迟,臣妾遥叩大王万福金安。

    妾舜姬叩禀

    保宁十年,耶律贤改年号为乾亨。这年春节刚过,汉使卢俊就带来了震惊的消息,宋军出兵太原!据卢俊讲,宋主赵光义的主力部队以大将潘美为统帅,分四路从汴梁出发向太原挺进。耶律贤闻讯大怒,马上派萧只干出使汴梁,责问宋主汉有何错,为何要伐汉?,却没想到萧只干带回了赵光义斩钉截铁的答复——“河东悖逆天命,理当问罪。如果你们北朝不来援助,那宋辽的和约一日既往;否则,就只有一战!”。听到萧只干的回话,耶律贤气的拍案而起,立刻下令出兵援汉!

    耶律贤和萧燕燕马上下令封锁边界,一面命韩德让和云州节度使耶律善补加强幽州、云州等地的军备,以防宋军偷袭;另一面,派出南院大王耶律沙和翼王耶律敌烈带着两万兵马前往太原支援,又命已是北院大王的耶律斜轸从后接应。而赵宋这边,赵光义知道辽使将自己的话回给辽帝后,宋辽之战就不可避免,因此在出兵太原的同时,又令云州观察使郭进率军两万前往石岭关阻击辽军,自己更是御驾亲征,将大本营设在镇州亲自督战。

    石岭关是太原通往代、云、宁、朔等州的交通要塞,被称为太原出入之门户。这里地形复杂,山势峻险,关隘雄壮,也是辽军进入太原的唯一路径。初春的北方春寒料峭,河面上漂着未化的浮冰,干燥的西北风不时卷来阵阵狂沙,眯得人睁不开眼。这是耶律沙第三次与宋军交手,也是他的儿子耶律德林第一次随军作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