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微服私访-第3/4页





    “科举!”室昉直视着皇上,正色到,”只有通过这种被汉人广泛认可的方式选拔官员,才能体现出皇上对于汉学汉人的重视,也能为朝廷选拔出更多的人才。”

    室昉这些话都说到了耶律贤心里。自登基以来,他心里有一百件事想去做,却没个头绪,今天听到室昉一席话,茅塞顿开,恨不得现在就下旨。耶律贤按捺住激动,稍思片刻,对室昉,也是对萧高二人说:“你说的没错,这些事马上就要办。回去之后就着礼部安排祭拜孔庙之事,要成为规制。还有,让帝后两族十二岁以上的男子都去国子监学习,这件事就由室昉和...耶律贤适一起来办。科举的事情,我想可以先从南京办起,毕竟那里汉人比较多。室昉先写出一个章程给我看,我下旨给韩德让,让他认真给我选几个像你这样的人才!”

    见皇上做事如此雷厉风行,室昉心潮澎湃,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可耶律贤却不给他时间,追问道:“你刚才说三条,这第二条是什么?”

    室昉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绪,眨眨湿润的眼睛,声音更加坚定地说道:“第二条是还耕。刚才萧大人说的对,上京的汉人除了当官的,就是给人当奴才。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耕地,不能自给自足。有道是‘民富则兵足,兵足则国强’。在下知道,上京城外有一些耕地被圈为贵族的私地,还有一些耕地干脆荒着。如果能把这些土地给汉人耕种,他们就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还怕汉人不归附吗?”

    耶律贤不禁冷眼扫了一下萧思温和高勋。虽然室昉没有说明,但是他知道贵族们所占的耕地面积肯定不小。可是,他刚刚继位就削减贵族的权益,定会招来非议,更有可能带来哗变。沉思片刻,耶律贤目光一闪说道:“颁旨下去,从今往后,在上京圈地必须上报朝廷得到允许。还有,要赶紧丈量上京的耕地,这件事萧思温和高勋去办。”听到此话,萧思温和高勋连忙颔首领命。

    耶律贤又展颜对室昉说:“这些土地是国家的,等丈量整肃后,我低价租给汉民去耕种,五年之内只收租金不收赋税,所得的粮食都归他们自己,你说怎么样?”

    这样的恩惠是从来没有过的,连萧思温和高勋也是一脸惊讶。室昉简直不敢相信,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只得颔首哽咽道:“在下...替他们...谢过...谢过公子!”看到室昉感激的样子,耶律贤也是欣慰,他饮了一口茶,缓缓说道:“三件事已说过两件,最后一件是什么?”

    这最后一件事室昉本来犹豫,可见皇上改革之心如此坚决,便横下心来,咽了一口吐沫说道:“最后一件事关乎国家法度。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今国家初定,实在不宜用严刑酷吏使人民担惊受怕,尤其不能滥用权利。国之法,最重要的是‘量刑’和‘公平’啊。”

    耶律贤沉思不语。室昉说的是实情,穆宗残暴,随随便便处死的奴婢不计其数,上行下效,暴戾之风甚嚣。他登基之后有心整顿,大赦天下之余,也已经着刑部完善法典。只是这‘公平’二字,却说来容易做来难。完全的公平必将激怒契丹贵族,动摇国本,风险太大了。高勋在一旁听了半天,见室昉直击国家中枢,心中已是不满,他刚想反驳却听室昉又说道:“法度关乎国家社稷安危,需要从长计议。只是眼下有一件小事,可以先行。”

    “什么事?”耶律贤冷眼问道。

    “恢复钟院。鸣冤鼓这一制度始于汉,太宗的时候传入我朝,可惜被先皇取消了。在下认为这是一个必须保留的制度,穷人人微言轻,钟院给了他们击鼓鸣冤的机会。若是连这点‘特权’也取消了,那真是让人心寒啊。”室昉本想说汉人,话到嘴边却改了口。

    耶律贤重重放下手中的茶杯,说道:“好,这个我还真的没想到。高勋,明天就告诉韩匡嗣,把上京留守衙门门口的鸣冤鼓架起来!”高勋虽然心里不乐意,但也只能领旨。

    耶律贤点点头长舒一口气,不由得信心倍增。赵宋自从去年攻打刘汉不成后,似乎就改变了扩张的策略,只积极向南推进,对大辽更有示好的意思。对于大辽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休养生息、改革积累的时机。这样下去,不出五年,大辽会是另一番风貌。耶律贤从窗户望出去,仿佛繁华喧闹的上京就在眼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