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微服私访



    三月的上京城,天气回暖,护城河的水已经融化,树枝上也开出了黄黄绿绿的新芽,玉兰花骨朵像娇羞的少女含苞待放,只是春风中还透着瑟瑟凉意。冷清的街道上有一行人显得格外注目。走在前面的是一对年轻的夫妇,男子穿了一身猞猁羊毛镶边缎袍,红带束腰,头戴毡帽,像个富家公子,身旁的女子身着石青银鼠襦裙,云鬓凤钗,美丽端淑。他们后面跟着两个男子,都是素色长袍并纱帽,像是两个随府教书的先生,可神情声貌又明明像是老爷。

    这对夫妻便是耶律贤和萧燕燕,后面跟着的则是萧思温和高勋。原来这一日,耶律贤见春光明媚,便心血来潮,想到外城微服私访。萧燕燕毕竟岁数小玩性大,在皇宫里憋了几个月,一听可以出宫,也是高兴的眉开眼笑。萧思温担心帝后安危,于是派禁军统领女里带着一百个亲军侍卫扮成百姓悄悄跟在后面。

    上京北城是契丹官员、贵族的府邸所在,又有上京留守司、盐铁司、绫锦院、内省司等办公衙门。除此之外,祠堂、孔子庙、国子监、寺庙、道观等宗庙礼教场所也都在北城。一直到了靠近南城的一大片空地上星星落落扎着的几个毡帐里,才看到有契丹贵族饮酒嬉戏。这片空地是专为契丹人在城市里适应游牧生活而特别留置的。耶律贤等人本准备在南城里好好逛逛,可眼前的景象却令他们失望,偌大的南城,虽然房屋鳞次栉比,却都空无一人,只有酒馆里能看到一些吃酒的契丹人。偶尔看到一些汉人,不是在插标卖首,就是替主子办事行色匆匆的奴才。耶律贤不禁蹙眉,虽说现在天气还冷着,可这街道上也不至于萧瑟到如此,可见这个冬天,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

    见皇上眉头不展,萧思温便提议找个馆子喝些热茶。四个人边行边逛,来到一个门脸大方的酒家,见二楼只有一个男子独自饮酒,便挑了一个安静的雅座坐了下来。店小二见来人打扮的汉不汉、胡不胡,但衣着华贵、气吐不凡,知道定是官宦人家子弟,也不敢怠慢,上好茶水和精美点心一会儿就摆了一桌,然后就远远站开。耶律贤啜了一口茶,盯着窗外空荡荡的街道,幽幽叹道:“记得卢升之在《长安古意》里描写长安景象时写‘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可如今看看上京,真是天上地下。你们说,这是为什么?”耶律贤转向萧高二人问道。

    高勋心里琢磨,今天皇上高高兴兴微服,不能这么愁眉苦脸的回去,便笑说:“公子也不必太伤神。上京天气尚寒,百姓商客们窝在家里不出来也是有的。至于这插标卖首的事,历朝历代都有的,汉高祖刘邦不是还鼓励贫苦人家卖儿卖女,视为救荒的手段呢。”

    萧燕燕嚼着高勋的几句话,总觉得哪里不对。耶律贤听罢也不言语,又看向萧思温。见皇上望着自己,萧思温忙说到:“回公子,依老夫看,一则呢,咱们契丹人自古四处游牧,对于城市生活还不太适应。再则呢,上京的汉人,除了官员就是俘奴和难民。这里地处牧区,耕地本来就少,汉人在上京除了为奴为婢,确实没有好的营生。”

    耶律贤若有所思,眯起眼睛看向远方,喃喃道:“不仅这样。”

    “哈哈,公子的问题只要八个字就能解释。”耶律贤正沉思着,突然听见坐在身后背向自己的男子一边喝酒一边说道。耶律贤见那人一副书生打扮,自斟自酌,形态风流,又听他说的成竹在胸,便有了兴致,笑着问道:“哦?请听先生高见。”

    那男子仰头饮了一杯酒,朗声说道:“立足中原,四夷来朝。”

    契丹人向来最忌讳别人讲这个“夷”字,高勋不安地斜眼看了一眼皇上,见耶律贤并无不快,反而继续问:“小生不才,请先生明示。”

    那男子似有醉意,晃着脑袋说:“你没听说过唐太宗曾说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依朕如父母’,如果夷狄都能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唐太宗,那长安怎么能不繁华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