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废待兴-第2/3页



 虽然距离想要的十万担粮食还差一些,不过祁娇等人也满足了,先押解着这批粮食回到了石守关内,然后又带兵出去忙碌了,距离石守关只有两百多里的宋州,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从大宁各城“借”得的粮食,让烈鹰军上下还有三县的百姓暂时渡过了难关,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仅仅是救急的手段而已,要彻底解决粮食问题,还得以自力更生为主。

 在这种情况下,黎昌吉身上的压力就大了,三个县就那么多土地,要想得到更多的粮食,那便只得在提升产量上下功夫。

 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黎昌吉绞尽了脑汁,听说南越有一种水稻十分耐旱,成熟周期又短,产量还很高,于是他便带着人风尘仆仆地赶去了南越。往返一个多月,虽然十分辛苦,但黎昌吉返回黑水县见到叶鹰的时候,却是一脸的兴奋。

 在黎昌吉的主持下,三县开始试种黎昌吉从南越带回来的占城稻,结果发现这种水稻的确如传说中所述,对水的需求量要比其他水道小的多。更关键是它成熟周期只要五十多天,产量还比普通水稻高了不少,于是三县便开始批量栽种这种树水稻。

 光有水稻显然是不行的,尝到了甜头的黎昌吉,又开始不远万里四处寻找适合栽种的粮食,最后在距离大宁很远的一个国家,又发现一种在山地产量很高的农作物——玉米。

 自从玉米在烈鹰军控制的区域大面积栽种之后,居民的粮食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让烈鹰军将士不再有后顾之忧。

 自从在云山关退了北蛮大军之后,烈鹰君和叶鹰的名字别在北蛮和大宁两个之间传遍了,这场大战也成了两国百姓茶余饭后经常谈起的话题。

 而随着北蛮军退走,起兵来找大宁麻烦的南越和东倭,见在大宁讨不到好处,便也收兵回国,使得大宁周边又恢复了宁静。

 正在忙着迁都的刘构,得到各国退兵的消息,终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连忙叫停了迁都事宜,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想离开金陵城这一个花花世界的。

 各国退兵是一件好事情,但是这退兵原因变得刘构有些烦恼了,他们还以为叶鹰手下就是一股土匪而已,虽然打着烈鹰军的旗号,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谁知,就是这一帮他心中的乌合之众,居然让黑罕木骨不得不带走他的大军返回北蛮,黑罕木骨率领的北蛮大军,可是一只将飞龙军打得落花流水,还差点直逼金陵的强敌,居然在云山关吃了苦头。

 至此之后,刘构便不敢再小看烈鹰军,在各国退兵之后,这一支盘踞在颍州三县的队伍,便成了刘构的心头大患。

 “诸位爱卿,你们说说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吧?”刘构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解决烈鹰军的办法,便在朝堂上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众位大臣。

 “陛下,这事情好办,现在各国都撤了兵,咱们便有余力剿灭这股土匪了,虽然飞龙军元气大伤,但狂狮和战虎二军任派一支队伍,都可以让他们灰飞烟灭。”发言的是吏部尚书司马烈,大宁的六大家族之中,对叶鹰印象最不好的便是他们司马家了。

 叶鹰杀死了司马家青年一代的杰出人物司马明宇,是司马家一直的痛,不仅使司马家丧失了一个未来挑大梁的人物,还让他们成为其他家族的笑柄。

 现在能够找到打击叶鹰的机会,作为司马家族领军人物的司马烈,当然会毫不客气的。

 “陛下不可,他们现在刚刚击败了北蛮大军,在百姓中声望极高,这个时候朝廷派兵去攻打他们的话,会激起民怨的。”这次发言的是太傅宇文顾,也是六大家族中宁文家族的领军人物。

 这宇文家和司马家族向来不和。基本上司马家支持的东西,宇文家便会反对。这不,司马烈的话音刚落,宇文顾便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

 听到宇文顾的话,刘构微微的皱了皱眉头,这几大家族居然当着自己的面,还在针锋相对,实在是有些不将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的味道。

 刘构心里虽然这样想到,但是却没有表露出任何不满的意思,而是静静的看着在场众官员,知道肯定还有人忍不住要出来说话。

 “这个土匪虽然帮我们退了北蛮人,但他毕竟为匪,还敢打叛军的旗号,实在不能让他们继续猖狂,我支持司马大人的意见,趁其羽翼未丰之时灭了他。”这一次发言的是吏部侍郎杨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