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懵-第2/3页





    见老十不想和自己讨论这事,其木格便自顾自的按自己白天想好的思路说了下去。

    首先,其木格认为文官可以刮地皮,收什么火耗银子,装了自己腰包不说,也有钱给上司送各种孝敬,那么军队的人没有老百姓可以搜刮,自然只能打士兵饷银的主意。你不能让人家官品一样,但收入差一大截吧?若这样,就违反了公平原则,没人愿意当兵了,全挤着做知县了。

    其次,其木格认为老十应该去搞一个调查,看看仅靠军中的俸禄,那些下等和中等军官到底能过什么样的生活水平?若真是俸禄过低,朝廷就应该给他们涨俸禄,这样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老十的提议肯定会得到广大军官的支持,若合法收入涨了,他们还克扣军饷,这时再查办,阻力也没那么大。

    老十听后,眉头并没有舒展,闭眼道:“八旗又不是让这些人来发财的。”

    其木格争辩道:“但至少要让他们衣食无忧啊,得让他们的俸禄足以养活家中的父母、妻子和儿女,不能让他们在前方打仗,他们的家人却在后方为了一斗米犯愁。不能让当兵的又流血又流泪。”

    要知道在后世,一说给公务员涨工资,网上便骂声一遍,但一说给军队涨工资,却很少听到杂音。人人都知道啊,军人这个职业意味付出,意味着牺牲。

    老十听了没有做声,想了想九阿哥今天找他说的一番话,觉得其木格的说辞尚在他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第二日一早,老十便上了折子,请旨巡查西山火器营和古北口军营。

    不知道康熙出于什么考虑,居然准了。

    于是军中一片哗然。

    八阿哥和九阿哥急得团团转,却又无可奈何,因为老十请旨后便立即打马出了京,连换洗衣服都没带,还是其木格听到消息后,派人将老十和一帮随从的衣服送了过去。

    太子和大阿哥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翘首期盼着老十早日回京。

    已年满14岁的十四在与十三的闲谈中,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觉得老十太沉不住气了。

    一时间各路人马都涌向了西山火器营和古北口军营,但似乎都没探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大半月后,老十一大早回到了京城,没有回府,直扑朝会现场。

    不仅八阿哥皱起了眉头,连康熙也觉得老十过于莽撞。

    康熙的本意只是想知道空饷的情况到底严重到了什么程度,也顺便对老十进行考察,至于整治,暂时还未曾考虑,何况如今已经到了12月中旬,马上就要过年了,康熙可不想闹得自己年都过不清净。

    因此一见老十要说话,八阿哥便找各种鸡毛蒜皮的事奏请康熙拿主意,康熙也非常耐心详细的给出了指导意见,看来今天的朝会就要在东家丢了只鸡,西家少了斤盐的讨论中结束。但康熙和八阿哥都低估了老十的决心和毅力,当康熙宣布散朝时,老十洪亮的声音响彻朝堂:“儿臣有本奏。”

    所有人都低下头来,看着脚尖,没有丝毫退朝的意思。

    康熙见老十如此不上趟,也非常恼怒,要知道上次老十可是上的密折,恨声道:“奏来。”心里已经在盘算呆会该让老十闭门思过多久才能稳定军心。

    而接下来,老十的陈诉就象凭空一声炸雷,震得文武百官两耳发匮。

    康熙不愧在龙椅上坐了多年,听完后,居然还不动声色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然后便冷静的宣布退朝。

    八阿哥也没想到老十居然会上这么个折子,正要拉着他到僻静的地方好生询问,就见康熙身边的李公公过来,对老十宣布,康熙有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