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我叫史毓 yu 四声 郎



    第五章:我叫史毓(yu四声)郎

    巫山县,地处长江中上游,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著名革命先烈李季达就出生在这个地方。

    从湖北宜昌顺江而上,过了巴东,就是巫山。

    巫山十二峰、大三峡、小三峡、小小三峡等自然景观,襄王台、授书台等神话遗迹,文峰观、陆游洞等名胜古迹。总之,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明媚。特别是你早上起床,面朝大江,深吸一口气,顿时心旷神怡,所有的工作压力和不愉快的事情都烟消云散。

    而我,史毓郎,却在1985年出生在巫山县最贫困的村----连山村。地如其名,山连山,抬眼一望全是山。看着很近的地方,有时候要走大半天或者一天才能到达,于是又有了望山跑死马的说法。

    为什么说连山村最贫困呢?

    从1982年土地包产下户,这个乡的人民主要食物是被县里面称为农民生命里的三大坨:玉米、洋芋和红薯。米饭,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我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了能天天吃大米饭。

    直到1992年才在县委和县政府的支持下,用上了照明电。2005年,在村干部的领导下,修了一条进村的机耕道。这条不到十公里的乡村土路修了多久呢?当时每家修路的长短是按人头平摊的。每人修路的长度是七丈三,约22米。我家三口人,我爸,我,我弟弟。我妈当年生三弟血崩,走了,一年后,三弟也夭折了。我家共修66米机耕道,全靠我爸爸一个人。中午没有人送饭,还要干地里的活儿,还要照顾年幼的我和我弟弟,以及家里面的猪牲口。那清苦的日子过得,唉,不堪回首啊。这几十米的路,我爸一个人修了将近七个月。而买雷管和炸药的钱,是卖了一千多斤玉米、两只猪蹄和一只大公鸡才凑上的。

    2005年以后,县烟草公司号召全村的村民种植烤烟发家致富。

    过怕了苦日子的村民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本村的烤烟种植业绩年年位居全县第一。烟草公司为了奖励村民,给本村做了两件大实事。

    第一件大实事是硬化了那条机耕道,虽然包工头偷工减料,但也是全水泥路面啊。

    第二件大实事是每个居民点修了两个很大的蓄水池。对于靠天吃饭,要到数公里远去挑水吃的村民来说,意义极为重大!

    这也间接刺激了村民种植烤烟的积极性。到了2010年,本村大多数村民都盖上了小洋楼,生活品质大幅度上升。

    就是这样的一个村,端公、马脚、道士、处士却是很滋润的职业。

    说起这些个职业,就不得不提另外两个字:尸降。这两个字在外地或者国外,就要读成(shijiang),又叫降头术。

    但是在本地,却是另外一种叫法。尸降(shixiang),对,就是(shixiang)。

    这个词,在外地或者东南亚各国,它是一个名词,一种职业。但是在本地,却是一个动词。

    在这里我讲两个关于尸降的小故事,两个故事都与李姓有关。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烧窑的。

    以前,本地几乎每个村都有烧窑的。窑里面烧的不是瓷器,而是瓦。

    以前,村民盖不起青砖房,家家住的是屋顶盖瓦的土坯房。既然屋顶要盖瓦,就离不开烧瓦的窑。

    有一李姓窑工,职业烧瓦几十年,每窑烧出的瓦质量都很好。有一次,李姓窑工因为一点小事得罪了一陶姓老头。陶姓老头干瘪瘦小,干不过李姓窑工,被李姓窑工狠狠地欺负了一回。当时陶姓老头什么也没说,就坐在李姓窑工的窑口装了一袋烟,边抽烟边对着已经点火的窑指手画脚的比划了一回。

    数天后,李姓窑工扒开窑一看,那有半片瓦?只有一窑的稀泥!

    李姓窑工知道,得罪厉害人物了,被人尸降(shixiang)了!

    李姓窑工提着好酒好烟,登门给陶姓老头赔礼道歉。最后好话说了几箩筐,才勉强得到陶姓老头的原谅。

    后来,烧窑被政府命令取缔,因为烧窑要烧很多的柴,大片山林被砍光,很坏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