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 任期终了-第2/5页



    朱元璋听到张一凡的介绍,不由得上前摸了摸水泥柱子,然后还用力拍拍,最后很是感慨道:「一凡啊,你这水泥,真真正正的

    是国宝啊!」

    他用了「真真正正」四个字来形容,是感慨到了一个极点才会有的。

    他住的地方,肯定是要好的,但是如果不用劳民伤财,还能住得更好,那他当然愿意了。

    这不,就见他感慨之后,便转头看向他的那几个亲王儿子,对他们说道:「你们的王宫,也都用水泥来修建。」

    就在去年的时候,也就是洪武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工部奏请以晋府为准,朱元璋御批同意。其规制;周围三里三百九步五寸,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

    秦王和晋王原本是在洪武十一年就藩藩国,但是因为朱棣有出息,让朱元璋感觉其他几个儿子不够好,就继续留在身边教导。历史有所改变,所有皇子就都还没就藩,这次也跟着来了香山县。

    刚才张一凡给朱元璋的介绍,这些亲王都是听到的。对他们来说,不管省不省钱,只是水泥修建,更为牢固,还防火,就这两点,他们就愿意了。

    因此,一听之下,他们一个个都是答应下来。

    有了这个水泥修建宫殿,不但能修建得更好,而且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钱财,朱元璋的心情变得非常好,便转身对身后的文武百官说道:「今日安顿下来,明日开始连续三日,卿等都便装在香山县走走,记住,不得自曝身份,不得违法乱纪!」

    文武百官:「……」

    好家伙,皇帝的这道旨意一下,这几天香山县的街道上就要热闹了。

    不过他们也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不是对香山县的政绩有质疑么?那么到地方了,就去瞧瞧清楚。至于便装,也是要让他们尽量了解到实情。

    可是,香山县的人都知道他们到了,一听口音,就知道来自京师,至少是来自北方,指不定就是这次随驾的官员。

    有点没法想象接下来的三天,到底会是个什么情况?

    朱元璋却是不会管这些的,安顿下来的晚餐,就是一家人一起用膳,怎么都算久别重逢,倒也其乐融融。

    皇帝驾临,宵禁还是有了。但是等到第二天开始,就皇帝的行宫这边,有锦衣卫以及蓝玉的手下站岗保护之外,其他地方就都解除戒严,老百姓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朱元璋则是待在行宫休息,顺带着听张一凡和朱镜静禀告香山县的具体情况。特别是翻看了香山县三年来出自朱镜静的账册,详细地了解经济运作情况。

    而其他文武百官,则换上便服,带着几名便装的军卒,便开始了香山县三日游。

    他们根据自己兴趣的不同,首先选择去核查的事情,自然也是不同的。但是,不时地,都能遇到熟人。

    虽然说香山县五十万左右的人口,有一大半是在县城这里,可这些来自京师的人,太特别了。就算在人群中,也是能一下认出来的。

    不过香山县的百姓也不会打听是哪位大人,就是招待上,问话时,都会小心翼翼一些。

    第三天的时候,朱元璋在张一凡的陪同下,参观了钱庄以及县学和社学。

    钱庄是香山县经济腾飞的心脏,教化是关系未来的举措,他最重视这两件事情。

    等到第四天的时候,就在行宫的大殿,朱元璋召开了御前会议。

    这个大殿,其实真不大,随行的文武百官,皇亲勋贵都挤满了一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