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一凡是个好女婿-第4/5页
一边的朱棣,听他们说完话了,忽然开口说道:“父皇,儿臣水师那边,也想设立一座武备堂,这些香山县的军士,能不能调一部分给儿臣去当教头,至少他们在火炮这一块,该是最厉害的了!”
说到这里,他怕朱元璋不给,就连忙又补充说道:“水师作战,如果能用火炮摧毁敌船,便是决定性的胜利。因此,火炮至关重要!”
朱元璋听了,想了一会说道:“且先不急,朕先问了一凡再说。”
武备堂的事情,是张一凡搞出来的。有关武备堂的一些细节,他还没想清楚,因此想全部搞清楚了再做打算。
但是,要开武备堂这个事情,却是已经定下了的。
香山县武备堂的这些将士,除了朱亮祖恢复了爵位之外,其他将士都有赏赐,暂时留在京师。
朱元璋这边,让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派人,快马给张一凡送了一份信过去。当然,还是以太子朱标的名义,朱元璋自己依旧不直接去沟通。
快马来回,张一凡的回信,赶在了年前送了回来。
朱标收到张一凡的回信,并没有打开看,而是直接送去了宫里。
朱元璋看到封口未开,便看了朱标一眼后,也没说什么,直接打开了信封,抽出了书信看了起来。
朱标发现,他父皇看信的时候,表情比较严肃。
不过,等朱元璋看完之后,他却是露出了一点笑容道:“这个小子,还是不肯好好练字,一看就知道,还是镜静替他写的!”
说完之后,他便把书信让身边的太监转给朱标看了。
至于他自己,在朱标看书信的时候,则是用手指关节有节奏地敲着御案,显然是在思考什么。
等到朱标看完了,他才回过神来问道:“你是怎么想的?”
很显然,现在有很多事情,朱元璋都会问儿子的想法,培养儿子的能力。
朱标听了,便开口回答朱元璋道:“居安思危,虽天下太平亦不可废武事,行那轻武而重文之法。文武是为人之两腿,不可有长短。对此番言论,儿臣深以为然!”
说到这里,他又连忙补充说道:“儿臣还在香山县的时候,就听一凡闲聊过,说他居于海边,听闻出海的人说过,这个天下,除了我们所知道的之外,还有更远的国家。当年蒙古帝国横扫天下,就曾远足他乡。”
“那边的国家,不似我们这边大一统,而是很多小国互相攻伐。却因各国之间王室多有亲戚关系,且有他们信奉教派调停,不会出现秦统六国之事。”
“如此一来,他们的武事必然不弱。火器的出现,更是会弥补人力的不足。如此下去,而大明朝的武力不发展的话,将来有一日,可不止周边外敌。”
朱标说到这里,便着重强调道:“如此,居安思危,当文武并重,文有县学,府学,国子监,武亦得有分级之武备堂。儿臣以为,确实该是如此!前宋废武重文,终其一朝,软弱可欺。”
说到这里之后,他稍微犹豫了下,然后才接着说道:“至于一凡说最高级的武备堂,须得大明皇帝担任祭酒,儿臣就有点不理解了。父皇当祭酒,肯定没问题,可儿臣这边不说,以后的大明皇帝,何以能当武备堂之祭酒?”
朱元璋听到这里,微微一笑道:“那小子的意思,就是文武两途,皆是大明皇帝的学生,而尊师重教,更是我华夏的传统。如此,大明皇帝可以没有教文武的实力,但是必须有这个名分。至于教他们文武的,可以是教头、博士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