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东西方差别(第二更)-第2/3页
这一次,朱棣这边并没有强留。鸳鸯阵已经练熟,接下来是对抗训练还有实战训练,这些事情,朱棣认为,张一凡都是帮不上忙的。
并且,不管怎么样,张一凡拿出了五万贯钱,又提出了一种近距离杀伤的火炮思路和改良火药的思路,这已经远远超出他对张一凡的期望。
张一凡这边,对朱棣的练兵也是很满意的,甚至他都有点期待,还有两个月不到时间了,朱棣到时候会不会真得打败蓝玉,让世人震惊掉下巴?
如果能打败蓝玉的话,这个无论如何都算是大礼包,没算食言了吧?他不知道,此时京师的舆论,已经有一些变化了。
张一凡不要世袭爵位的赏赐,反而要了五万贯钱的事情,随着皇帝兑现了承诺,真得给了他五万贯,比试的事情再次开始受人关注。
如果说,一开始的时候,舆论基本上都认为燕王和驸马是不自量力的话,那如今大部分都已经转变了这种负面看法。
“有志不在年高,要是一点志气都没有,那能有什么出息?”
“没错,燕王和驸马都是真正的好汉,这次挑战败了没关系,但是这口气就是得争一争!”
“咦,我说老王,你以前不是这么说的啊!”
“你看驸马人这么好,我肯定站驸马这边啊!”
“对对对,驸马这么好,有情有义,还有大功德,当然是好人,怎么可能会不自量力呢!”
“……”同一件事,在立场发生变化之后,看法一下便有了变化!但是,有点遗憾地是,虽然很多人的立场改变了,但是他们对结果的看法,依旧没有改变。
对于这些,张一凡自然是不会关心的。此时的他,开始操心他在柳家村的别院了。
朱镜静的琴棋书画技能,正好有了用处。张一凡描述,朱镜静画画,开始他们别院的设计。
两口子,待在自个府里,倒也是舒服。这一日,张一凡夫妇俩,把别院设计地差不多时,底下人忽然来报,说郑敬学求见。
郑敬学算是张一凡的启蒙老师了,张一凡自然是要去见一见的。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不止是郑敬学一个人来的:他把他爹给带来了。
张一凡马上知道,朱元璋同学还是听劝的,估计是锦衣卫去各地核实有结果了,郑士元算是清官,就放出来了。
于是,他自然是恭喜,祝贺郑士元云开雾散,大难之后有大福。结果又让他没想到的是,郑士元说他要告老还乡,回家种田去了。
看到张一凡愣住的样子,郑敬学便解释道:“我爹当官,一心为国为民,却突然遭遇牢狱之灾,如若不是驸马一番言词,最终还不知道会怎么样。而且如今为官,俸禄微薄,甚至都没钱给我娘治病,亏了驸马给得那些钱,才治好了我娘。因此我爹想了,还不如回家种田算了。”他和张一凡是算熟人了,知道张一凡是个什么样的人,因此,这样的话,他也敢说。
哪怕他爹在边上挤眉弄眼的给他打眼色,他也无视了,把真实情况说了下。
张一凡听了,还真得是有点唏嘘。洪武朝当官的,还真不止郑士元一个人有这种想法。
之前有个尚书,也是告老还乡,回家种田去了。朱元璋不理解,就偷偷派人去核查,结果他派去的人到了地方后问田间老农,那谁谁谁家怎么走?
结果这个老人就是那个告老还乡的尚书。这个事情,张一凡是记得的,只是名字忘记了。
类似的事情,他看过的至少有两个。像郑士元这样的好官,如果辞官回去种田,还真是老百姓的损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