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朱棣和运输大队长的区别(第一更)-第2/3页
不过朱棣还是比较照顾自己这个妹夫的,朱棣和那五百军士一起训练,但是没要求张一凡也要这样,会轻松不少。
随着城外那动静,东宫这边派人到了军营,总算是把张一凡给捞了出来。
张一凡听了情况,顿时高兴地说道:“终于到了啊,好啊,我得去见父皇了。”在这军营中,张一凡算是体验了一次,远比他后世在大学时候的军训要艰苦多的军训。
早起没问题,毕竟读书年代早起就是常事,随后要体能训练,穿着盔甲,带着兵器什么的,全副武装五公里快走。
要是这些都是新兵,那大家体力差不多,也就没什么。可关键问题是,这五百军士都是天子近卫中挑选出来的,体力绝对是一等一的。
这种程度的训练,对他们来说很轻松。有关这一点上,张一凡就不得不佩服朱棣了。
本来按照战场模拟,朱棣骑马就成,但是他不骑马,而是和那五百军士一起步行。
张一凡是能看出来,朱棣真得是咬紧牙关在坚持的。这个毅力,说真的,他自认为很难做到。
除非是老虎在后面追着跑,要不然他连一半都不可能坚持下来,或者肯定要走走停停歇歇才行。
还有武器的训练,队列的训练,往往一个动作就重复无数遍。枯燥不?
绝对枯燥!但是,朱棣却能和那五百军士一起,挥汗如雨却没有一丝抱怨,偷懒。
张一凡甚至都劝过他,说他是当将领的,领兵打仗的,没必要亲自去做这些训练。
结果,朱棣却严肃地对他说道:“如若我不亲自去体验,何以知道将士们到底能做到哪一步,会付出多大的代价?父皇曾说过,战场之上,一个微小的错误判断,都可能引发败仗,岂能马虎了事?”一听这话,张一凡立刻便想起来了,后世那位运输大队长有一句名言,说什么百万之众,优势在我!
如果那位运输大队长能够像朱棣这样认真,下到一线,了解他那百万大军的真实战力,估计就说不出这样的话了。
于是,张一凡心中佩服之余,倒也不再劝朱棣了。在军营的这些天,他除了和朱棣谈论鸳鸯阵之外,个人的训练方面,主要是练习他的马术。
可以说,经过这些天的训练,他的马术突飞猛进,快马赶路已经不会吃力了。
回想着这些,他便赶到了紫禁城,进入皇宫,赶往武英殿那边。一路上,他发现有不少官员都在往那边赶,看到他的时候,纷纷避开,远远看着张一凡的眼神,都是很费解的那种。
张一凡自然不会管他们,直接去了武英殿。他发现,已经有不少大明高级官员在这里了。
虽然武英殿不是最大的宫殿,但是,也绝对不算小的。可张一凡一眼看去,已经有一种比较拥挤的感觉了。
看到他进殿,张一凡有种不知道是不是错觉的感觉,这些官员,不管文武,似乎都在尽量避着他。
这么多官员齐聚,显然是非常重视天花这个事情的。朱元璋在张一凡行礼完毕之后,便严肃了脸对他说道:“太子说你能确定,牛身上的天花能治人的天花,可有此事?”武英殿内,虽然人多,可此时此刻,却是非常安静。
张一凡听了,看了朱标一眼,便马上回奏道:“父皇,不是牛身上的天花能治人身上的天花,而是人感染了牛身上的天花,症状会很轻微,基本上没有性命之忧,并且从此以后,不会再得天花。”听到这话,太师李善长严肃地喝问道:“天花瘟疫,非同儿戏,你可敢担保?”一听他这话,宰相胡惟庸也立刻跟着说道:“对,此事远比比试那事更为严重,非同小可,不可儿戏!”有可能是因为他和朱棣要和蓝玉比试的事情,让武英殿内的大部分人都认为,他是少不更事,不知轻重,不知天高地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