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秦兵下武关,君王留连犹未还(二)-第2/5页
唐棻越是不让自己想,越是心潮澎湃,满脸潮红的唐棻跑到林中的溪水旁,用清凉的溪水在自己脸上狠狠地浇了一下,总算是有所平息。
“姐姐干嘛呢,她怎么走了,我可不要长大。”唐嫣被李穆抱在胳膊上,趴在他的背上,不一会,便困了,李穆坐在唐夫人身旁,哄着唐嫣,“你呀,算是将二人给拿捏了,哈哈,不过,穆儿,你心里有喜欢的姑娘吗?”唐夫人笑着问道,没想到,大人八卦起来,也是有趣。
“师娘,算有吧,可是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知道她哪里人,更不知道她是否婚配,嘿嘿,师娘,我是不是傻啊。”李穆腼腆地说道。
“哈哈哈,穆儿,你很坦诚,师娘喜欢你这样的,有什么就说什么,感情的事,最怕模棱两可。哈哈,不急,姻缘乃天配,是你的,就是你的,别人也抢不走,男儿当立之年,自是要建功立业,方不负这大好年华,你说是不。”唐夫人笑得像一串银铃,叮咚作响,让人乐在其中,余音袅袅。
“娘,你跟穆哥哥笑什么呢,说给我听听呗。”唐棻脸上挂着水珠,秀发被溪水有了些许浸湿,倒是别有一番美感。
“不跟你说,你也别问他,这是我二人的秘密,是不,穆儿。”唐夫人看着李穆,笑得更是脆响。“娘,不理你了,哼,你们合伙欺负我。”唐棻板着脸坐在唐夫人身旁,佯怒地哼哼着。
几日的舟车劳顿,让楚怀王随身酸痛,看着身旁的随行者,无精打采,楚怀王问道:“到哪里了?”
“启禀君上,尚有三五十里,便到武关了。”
“好,招呼大家,歇歇,我们明日进城会盟。”楚怀王从马车中走了下来,伸了伸腿,抻了抻懒腰,放眼望去,青山活水,郁郁葱葱。楚怀王所处之地,正是秦楚交界之所在,界碑鲜明。楚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场景浮现在他的脑海里,先辈们筚路蓝缕,一路荆棘,磕磕绊绊,方有如此盛景。楚怀王站在界碑前,望着楚国方向,深深鞠了一躬。
随行之人在楚怀王的感召下,对界碑进行了清扫,向着不远处的魂冢,隆重地祭奠了一番。
此时已经临近仲秋,在中原二十四节气中,已经快到白露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诗经》也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即是我们生活中的芦苇,秋天的芦苇荡,苍苍茫茫,浩淼无边,伴随着昼夜温差,在气温骤降之下,晨间的露珠由清澈转为凝白,故曰白露。也有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霜,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的物候均与鸟有关:“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饈。”玄鸟即燕子,古时候燕子和桃花是人们平时最乐于倚重的天气预报员了。从春分节气的玄鸟至,到白露节气的玄鸟归,人们从燕子的迁来和归去中,品读天气的变化与季节的更替。
武关,秦中四塞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函谷关,函谷关为震慑三晋,武关便是威胁楚国的桥头堡。武关要塞建立在峡谷之间的一块高地上,北依重峦叠嶂的少习山,南临浩浩汤汤的武关河,为兵家要地。武关周侧崇山峻岭,雄伟险绝,林木幽深,道阻且长,当真是天下雄关。
楚怀王临近武关,也被武关的气势所震慑,随行人员仰头望向武关,只见关门上的匾额用工整苍劲的小纂写着—“秦塞武关”。
武关前,没有了盛大的典礼,没有了鼓乐喧天,甚至迎接的人,都寥寥无几,楚怀王感受到了深深的耻辱。就在楚怀王疑惑之时,城门慢慢地打开,一对人马从武关驱驰而出,黑字大旗很是耀眼,青铜战车紧随其后,车上所乘之人全副甲胄,肃穆庄严,像是秦王的卫队。最后一辆六马青铜轺车缓缓驶出,一人身着秦王服饰,扶着围栏,气宇轩昂,沉稳严谨,颇有王者风范。在周礼中,天子才能使用的礼仪,已经被个诸侯王所广泛使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