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闻道秦兵下武关,君王留连犹未还(一)-第3/4页





    “灵均,莫要气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说什么也是无益。只是,武关会盟,灵均,你不能去。”屈原一把拉住楚王,说道。

    “寡人有得选吗?我要是不去,秦人说我不愿意会盟,那就怨不得我揍你了,这不给了秦人口实吗?我楚国能战之将,不能都拼在与秦人的作战中啊。寡人要是去,也许会有那么一丝希望,万一会出现像当初黄棘会盟的盛况呢,毕竟,楚系在秦国还是有很大的话语权的。”楚怀王依旧抱有一丝幻想。

    “灵均,当初黄棘会盟,秦国极其依赖我楚国,目的也是拆散齐楚联盟,我占据了主动,可是眼下,战局失利,武关会盟,怕是城下之盟啊,今时不同往日,王上若是去了,怕会被羞辱啊,楚系虽然在秦国有话语权,可要是芈月不站在我楚国一方,而是为秦国利益着想呢,嫁出去的人,怕泼出去的水啊,与虎谋皮,王上,绝不能以身犯险啊,我愿替王上前去。”屈原极力劝阻,楚国可以没有屈原,但不能没有楚王,蓝田之战战败,楚王可迅速纠集兵力重新部署,垂沙之战战败,楚王迫使贵族低头纳税,抵抗秦国,这种号召力,是屈原所不具备的,若是楚国危难,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种场合你哪能替代,哎,说笑了,纫兰。寡人去与秦国会盟,太子在齐定不好过,你说,他会怨我吗?”楚怀王拉着屈原的手,叹了一口气,转头看向殿外的点点烛光。

    “灵均,你对他过于纵容了,他杀秦人而私自回国,你对他却没有太大的责罚,从内心里,他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是他做的不对,你过于仁慈了。就像那些旧贵族一般,他们我楚国的蠹虫。”说到旧贵族,屈原不禁义愤填膺,声调都高了一些。

    “唉,纫兰啊,不可如此,你怎么总是这么愤世嫉俗,直言陈谏,我懂你,所以你能在楚国立足,若是将来我遭遇不测,谁能护你?我楚国有楚国的国情,我能不知道吴起变法,打压旧贵族,集权于国府的重要性,可这是一个慢过程,便是那卫鞅亲自来我楚国,他也不行,你就不能试着改改你的性子吗?”楚怀王一听到屈原说旧贵族,便打断了他的话语,旧贵族也该是拉拢和打压同时进行,若是依照屈原的性子,将旧贵族全部杀光,就能解楚国困境吗?天真。

    “灵均,我,嗯。”屈原想要辩驳,被楚怀王拽着,出了大殿。“不说那些了,你我,生在这楚国,便注定了我二人的命运,是要与这楚国绑在一起了。我已然别无选择,你且珍重吧。你与太子,毕竟有着多年的师徒恩情,不管如何,总要比在我这里要舒服一些。”

    楚怀王像是交代后事一般,情绪很是低落,自己少年即位,合纵攻秦,兼并吴越,商贾抵四海,仓廪殷实,却在与秦作战中接连失利,以至于以低姿态出席这等耻辱会盟。

    “灵均,你这是说什么?我怎么会怪你,我只是心疼你。哎,要是我是你,我可能也是如此吧。”屈原急道。

    “纫兰,你对这水龙吟知道多少啊。听闻唐昧的《占元星经》中蕴藏着水龙吟的线索,我芈氏争雄天下,若有水龙吟为借力,可是如虎添翼。”楚怀王问道。

    “灵均,楚国之存亡,在民心,以一件物事就想改变国运,未免夸大其词了吧,便是如孟夫子,庄子和鬼谷子那样的天下宗师,都对此不屑一顾,可见,也就是一件兵器罢了。”屈原对这种言论一向嗤之以鼻,尽人事,听天命便好。楚国之路,到底在何方啊。

    听到屈原如此之说,楚怀王也没有多说什么,二人在偌大的王宫里回想着童年的快乐时光,时不时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翌日,楚怀王的幼子子兰,郑袖等人陪同着楚怀王出了郢都,郢都城门口,绿茵大道,两侧的青柳林似是一个个舞者,摇曳出婀娜的身姿,与平日里的万人空巷相比,此时的郢都城门口,观礼者寥寥无几,冷冷清清,与此前黄棘会盟的盛大形成鲜明对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